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髓鞘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临床特点,比较不同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为MOGAD的42例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分析其临床表型,并比较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及硫唑嘌呤等不同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疗效。采用Kruskal-Wall H检验比较不同时机启动疾病修正治疗的年复发率、末次随访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加用疾病修正治疗前后年复发率差异,Log-rank(Mantel-Cox)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复发比例。结果42例患儿中男22例、女20例,起病年龄为5.96(2.33~12.90)岁,起病至末次随访为4.46(1.25~13.00)年,共161次临床急性发作。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首次发作和病程中所有发作的最常见表型[60%(25/42)和38%(61/161)],整体病程的临床综合征归类最常见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50%,21/42)。42例患儿中5例(12%)表现为脑炎,6例(14%)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重叠综合征。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常受累部位为皮质下白质(71%,88/124)、皮质(26%,32/124)和脑室旁白质(26%,32/124)。脊髓MRI常受累为颈髓(70%,16/23)和胸髓(61%,14/23),43%(10/23)为长节段。34例患儿应用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治疗后年复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各组间治疗后年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结论儿童MOGAD首次发作及所有急性发作最常见临床表型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最常见临床综合征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及硫唑嘌呤可降低年复发率,但何种治疗效果更佳尚不明确。

  • 标签: 儿童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中枢神经 MOG-IgG相关疾病 临床表型 治疗
  • 简介:摘要抗髓鞘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是儿童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儿童MOGAD可为单相性或多相性病程。常见临床表型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少见表型包括脑炎、重叠综合征和颅神经炎等,对于多相性病程患儿,上述同一表型可反复或不同表型先后组合。目前推荐转染细胞法检测血清MOG-IgG作为诊断依据,血清MOG-IgG的持续存在是多相性病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相性MOGAD的疾病修正治疗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可选择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和每月维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本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表型、病程以及治疗等因素。MOGAD正在被逐渐认识,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抗髓鞘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是儿童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儿童MOGAD可为单相性或多相性病程。常见临床表型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少见表型包括脑炎、重叠综合征和颅神经炎等,对于多相性病程患儿,上述同一表型可反复或不同表型先后组合。目前推荐转染细胞法检测血清MOG-IgG作为诊断依据,血清MOG-IgG的持续存在是多相性病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相性MOGAD的疾病修正治疗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可选择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和每月维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本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表型、病程以及治疗等因素。MOGAD正在被逐渐认识,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但由于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可靠预测指标来评估可能从迷走神经刺激术中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研究表明,可能的特异性预测指标包括年龄、癫痫发作类型、癫痫病因、癫痫综合征类型、认知与行为水平、头皮脑电图相关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等,但因研究设计等因素的异质性,导致其中部分指标仍有争议。现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迷走神经刺激术对难治性癫痫疗效的预测指标,希望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线状硬皮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起病的"刀砍样"线状硬皮病(LSES)学龄期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检索相关文献,复习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头晕、呕吐伴视物模糊,为反复、短暂性发作,头颅影像学提示左侧额顶颞叶白质、扣带回、基底核区、胼胝体近压部异常信号,病灶区脑表面多发软脑膜线样强化及脑实质异常强化。经甲氨蝶呤(MTX)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2个月后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后,头颅影像学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病变及脑实质多发钙化较前明显减轻。随访11个月,患儿无临床症状,脱发处新生毛发密集,皮损处皮肤色泽、质地及皮纹接近正常。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均未涉及治疗及预后;国外文献报道5例患儿,治疗均首选甲泼尼龙联合MTX,疗效显著,与本例患儿治疗一致。结论临床考虑LSES的患者,无论有无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均应早期进行颅骨完整性评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线状硬皮病 中枢神经系统 局限性硬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