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在急性缺血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中都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血压管理,尤其是急性期血压调控,对于急性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急性期降压方案。文章对急性缺血血压管理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高血压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通路。缺血可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和移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反向影响缺血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文章对缺血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综述两者的联系及相关机制,并对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胃肠道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YKL-40对急性缺血(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卒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和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YKL-40对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77例AIS患者,血清YKL-40位数为127.16 µg/L,104例(27.6%)发生SAP,126例(33.4%)在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YKL-40是SAP[优势比(odds ratio, OR)1.00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3~1.008;P=0.001]和90 d时转归不良(OR 1.009,95% CI 1.006~1.011;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YKL-40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95% CI 0.713~0.824;P<0.001),最佳截断值为168.70 µ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和75.1%;YKL-40预测90 d时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95% CI 0.735~0.840;P<0.001),最佳截断值为195.56 µ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和84.1%。结论入院时血清YKL-40较高对AIS患者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肺炎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治疗结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患者。根据术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Z=2.218,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χ2=3.943,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χ2=4.202,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P=0.03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患者的EVT,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支架 导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患者血管内治疗( 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是否存在HT,sICH定义为存在脑实质血肿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ac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术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T后HT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43例患者,94例(21.2%)发生HT,其中24例(5.2%)为sICH。HT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率、基线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和重度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T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EVT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1.0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0~1.113;P<0.001]。sICH组与非sICH组饮酒、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病因学分型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80,95% CI 1.025~1.137;P=0.004)以及心源性栓塞(OR 3.579,95% CI 1.101~11.631;P=0.034)是EVT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HT组及sICH组转归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显著更高。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为临床预测EVT后发生HT和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转归不良并增高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颅内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静脉溶栓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及列线图方法分析hs-CRP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4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其中63例(34.6%)发生SAP。SAP组与非SAP组年龄(P=0.006)、白细胞计数(P=0.044)、空腹血糖水平(P=0.003)、血清hs-CRP水平(P=0.001)、hs-CRP分类(P=0.001)及吞咽困难发生率(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以血清hs-CRP水平第1四分位数组作为参考,hs-CRP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18.790,95%可信区间4.771~74.007;P=0.001)和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54.054,95%可信区间12.248~324.088;P=0.001)是SAP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血清hs-CRP水平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可信区间0.742~0.868;P<0.001)。hs-CRP最佳截断值为5.54 mg/L时,预测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1%和76.19%。列线图分析也显示,hs-CRP是SAP的独立预测因素(一致性指数0.862,95%可信区间0.738~0.986;P<0.001)。结论血清hs-CRP增高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SAP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肺炎 C反应蛋白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