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控制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疗效及探讨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将83例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控制降压组(观察组)和非控制降压组(对照组),分析护理配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降压能明显较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 标签: 鼻内窥镜术 控制性降压 护理
  • 简介: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结构件制作的相关技术和工艺就随之实现了优化变革,同时钢结构件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各项结构材料,钢结构件所拥有的韧性好、塑形条件好等优势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却受到了焊接变形的问题,严重影响钢结构件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实现钢结构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焊接变形危害的有效控制成为钢结构制作工艺发展的重点所在。

  • 标签: 钢结构件 制作 焊接变形 有效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建筑类型,人们在强调高层建筑的容积率的同时压要求其安全有保证,稳定性较高。而钢结构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被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广泛应用。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必须能够加强对施工关键技术的优化控制,做好施工建设阶段的问题分析,才能够全面的掌握施工建设阶段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 标签: 建筑工程 钢结构 施工关键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监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4例神经重症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常规监测治疗组术后心电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维持合适脑灌注压(CPP)、平衡出入量、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颅脑超声结构评估、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测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无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及量化脑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控制ICP、改善脑代谢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继发性脑梗死、脑出血、高颅内压等)发生率、预后不良〔发病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分〕发生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创ICP值与TCCD计算ICP值的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有创ICP、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MC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监测治疗组(d:6.27±3.81比9.61±5.09,P<0.01),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9.62%比25.00%,P<0.05)。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15例,常规监测治疗组分别为27例、25例,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28.85%比48.08%,P<0.05)。在多模态监测组中,预后良好患者有创ICP、PIMCA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有创ICP(mmHg,1 mmHg=0.133 kPa):16(12,17)比22(20,24),PIMCA:0.90±0.33比1.39±0.58,均P<0.01〕。而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大脑中动脉阻抗指数(RI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3±0.12比0.66±0.15,P>0.05);相关分析显示,有创ICP与TCCD计算ICP值呈正相关(r=0.76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有创ICP对不良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最佳截断值为有创ICP≥18 mmHg时,敏感度为86.49%,特异度为86.67%;PIMCA对不良预后预测的AUC为0.759,最佳截断值为PIMCA≥1.12时,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60.00%。有创ICP的AUC大于PIMCA(Z=2.279,P=0.023)。结论综合分析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神经重症并发症及致残率;有创ICP可预测神经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神经重症 多模态监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