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肾积水与非结核梗阻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0年 1月— 2018年 12月接受腹部 CT增强扫描的结核肾积水患者 3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非结核梗阻肾积水患者 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扩张肾盏最大径线及肾盂的最大前后径,及两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面积和肾门水平的肾盂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肾盏最大径、最大面积及肾盂肾盏最大径与最大面积比值等影像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径的标准差高于对照组,患者最大面积的标准差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前后径的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结核肾积水患者的肾盏扩张不均一更高,肾盏的扩张程度较肾盂扩张程度大,因而在进行 CT扫描时可通过测量比较肾盏扩张不均一程度与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最大面积分别与肾盂最大前后径、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对结核肾积水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死患者SYNTAX积分(SS)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病中心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在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将105例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并进一步评估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平均年龄55.10±11.67岁(29~84岁),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13例。根据SYNTAX得分情况分组,其中低分组18例,中分组38例,高分组49例。三组患者在基线水平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肌钙蛋白I、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上存在显著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相关分析提示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存在相关,相关系数r=0.223,P=0.022。结论对于行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测定NT-proBNP水平可以提供除LVEF、SS评分之外评估心脏损伤程度及心脏功能的因素,可预测临床结局及指导远期治疗策略。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YNTAX评分 NT-proBNP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面综合护理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接收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例,自2021-10至2022-10为研究起止时间,抽取此阶段入院者50例参与此次研究,并根据抽签法对其行分组处理,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全面综合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对比(p

  • 标签: 全面综合性护理 消化内镜 心理应激 护理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b2和Ⅱa2期[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标准]子宫颈鳞癌患者行根治手术±辅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43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术式为Querleu-Morrow新分型(Q-M分型)C2型手术,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根据术后有无中、高危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辅助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643例子宫颈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45~58岁);临床分期:Ⅰb2期260例(40.4%,260/643)、Ⅱa2期383例(59.6%,383/643)。(2)643例行Q-M分型C2型手术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574例(89.3%,574/643)因存在术后中、高危因素给予辅助治疗。643例患者中,184例(28.6%,184/643)患者治疗后出现3~4级并发症(同一患者早期、晚期并发症均出现时,计数时分别计入相应并发症中),其中早期并发症134例(20.8%,134/643)、晚期并发症66例(10.3%,66/643)。574例手术+辅助治疗患者的3~4级并发症发生率为30.1%(173/574),69例单纯手术患者为15.9%(11/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08,P=0.014)。(3)643例子宫颈鳞癌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3~76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17例(18.2%,117/643),包括局部复发45例(7.0%,45/643)、远处转移54例(8.4%,54/643)、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8例(2.8%,18/643)。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9.9%和85.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均与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5年PFS显著相关(P均<0.05);肿瘤最大径、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均与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的5年OS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5年PFS及5年OS的独立因素(P均<0.01)。结论根治手术±辅助治疗是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可行且有效的初始治疗方案,具有满意的5年PFS和5年OS以及可接受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0例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另外30例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结果(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诊断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8个月,发热、右眼视物模糊并步态不稳2个月"的1岁9月龄患儿就诊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患儿3月龄起即间断发热、双下肢皮疹,逐渐出现手指坏疽、脑梗死,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小板升高,白细胞介素(IL)6及IL-8升高,基因测序显示患儿猫眼综合征染色体候选基因1(CECR1)有2个杂合突变,诊断为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该病临床罕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治愈免疫学和血液学异常,还能治愈抗炎治疗无效的血管炎症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