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维生D是指一组具有不同药效而生物活性类似的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D3是一种细胞循环调节剂,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活性维生D3通过与维生D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理学功能,1,25-(OH)2D3作用于小肠粘膜,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球近球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作用于骨组织,影响钙、磷的吸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炎症、皮肤病、骨质疏松、癌症和免疫疾病等。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3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对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将MC38结肠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6只,无任何治疗)、USMC组(27只,USMC治疗)、程序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抗体(anti-PD-L1)组(27只,anti-PD-L1治疗)和USMC+anti-PD-L1组(27只,USMC联合anti-PD-L1治疗)。USMC治疗使用VINNO70超声诊疗一体机。采用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流增强效应;通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记录小鼠生存期,评价抗肿瘤疗效;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内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CD4+T细胞分化情况、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比例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极化表型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肿瘤内趋化因子CXCL9、CXCL10及HIF-1α含量;免疫荧光分析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USMC治疗后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USMC联合anti-PD-L1治疗明显抑制了肿瘤进展。USMC+anti-PD-L1组治疗后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量及其Ki67的表达、γ干扰(IFN-γ)与颗粒酶B(Grzm-B)的分泌量高于其他3组,辅助T细胞(Th1)比例增加,调节T细胞(Tregs)、MDSC比例减少,TAM表型向M1型极化(均P<0.05)。ELISA分析显示,联合治疗还提高了肿瘤中CXCL9、CXCL10的浓度,降低了HIF-1α的含量(均P<0.05);肿瘤组织VEGF的荧光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能改善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可作为一种增效PD-L1抗体肿瘤免疫治疗的超声新方法。

  • 标签: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 肿瘤血流增强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