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吲哚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能否预测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的患者资料153例。用数字连接试验A和数字符号试验筛查出MHE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通过对R15和EHBF取不同数值作为分界点,分别探究两个因素对预测MHE的意义。结果MHE发生率为38.56%(59/153)。由单因素分析,Child-Pugh分级在MHE组和非MH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606,P<0.05),而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0.11~0.61绝大多数点作为R15正常异常分界点时,R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R15选取0.18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24);选取0.08~0.76绝大多数点作为EHBF正常异常分界点时,EHBF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EHBF选取0.25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 22)。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M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R15和EHBF,并利用ROC曲线说明两个因素对MHE的预测作用。结论MHE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当R15≥0.18或EHBF≤0.25 L/min时,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R15和EHBF相较Child-Pugh分级更能预测MHE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 标签: 肝硬化 肝衰竭 轻微型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吲哚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能否预测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的患者资料153例。用数字连接试验A和数字符号试验筛查出MHE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通过对R15和EHBF取不同数值作为分界点,分别探究两个因素对预测MHE的意义。结果MHE发生率为38.56%(59/153)。由单因素分析,Child-Pugh分级在MHE组和非MH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606,P<0.05),而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0.11~0.61绝大多数点作为R15正常异常分界点时,R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R15选取0.18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24);选取0.08~0.76绝大多数点作为EHBF正常异常分界点时,EHBF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EHBF选取0.25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 22)。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M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R15和EHBF,并利用ROC曲线说明两个因素对MHE的预测作用。结论MHE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当R15≥0.18或EHBF≤0.25 L/min时,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R15和EHBF相较Child-Pugh分级更能预测MHE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 标签: 肝硬化 肝衰竭 轻微型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