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儿童夜惊的辨证方法。方法分成胆郁痰扰、脾虚夹积、心肾不足四型论治,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临床观察20例,显效12例,有效例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之优势,治疗儿童夜惊,可收到满意疗效。

  • 标签: 儿童 夜惊症 中医 辨治三法
  • 简介: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过程的复杂的病理变化,导致动脉失去弹性,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缩小。由于动脉硬化的加重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该动脉的远端供血不足,发生相应部位的缺血表现,即为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elercsisobliterans,ASO)。本病好发于45岁以上男性,在美国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37岁~69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2%。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70岁以上 病理变化 退行性变 动脉内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随机挑选 89例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治疗髋部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对入选的 89例病患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89例病患仅有 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结论:髋部骨折在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除了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需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一旦有症状迹象出现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对预后加以改善,帮助病患早日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
  • 作者: 张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4-11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30期
  • 机构:上海星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615
  • 简介:【摘要 】当今社会,焦虑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许多人都在被焦虑所困扰。尤其近些年,老年人也成为高发人群,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的和谐,对子女也形成很大的身心压力。本文针对老年人焦虑的方方面面以及成年子女的应对及自我保护进行初步分析及研究。

  • 标签: 焦虑症 老年人的焦虑症 心理疗法 干预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48例,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内瘘并发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内瘘并发发生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行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组(52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术后2周、3、6、12个月早期护理组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体温恢复及并发的影响。方法以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共80例,分组如下: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更低,P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并发症 体温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019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下腰痛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前两组下腰痛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腰痛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肌骨拉伸功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确定我院脊柱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入的4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目标进行研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3例、干预组24例,并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肌骨拉伸功,对比各自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JOA评分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具优势,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肌骨拉伸功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方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各35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91.43%>71.43%,χ =4.629)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94.29%>77.14%,χ =4.200)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自我护理能力,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8.57%>65.71%,χ =4.929)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精神症状(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22.56±5.60)分<(28.84±6.19)分,t=4.45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43.26±5.02)分<(55.89±6.43)分,t=9.16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控制精神疾病症状发作,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法 精神分裂症 护理效果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抑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风险预测、分类、诊断以及预后一直缺乏充分客观的判断依据。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为探索抑郁的病因、机制、预后和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血液中几乎包含机体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该样本易获得且创伤较小。本文现综述近几年有关抑郁中血液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代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代谢组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

  • 标签: 抑郁症 血液 内源性小分子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肢端肥大患者骨转换标记物水平和骨平衡状态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肢端肥大患者68例(治疗后随访资料完善者3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匹配的肾上腺无功能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骨转换标记物水平及骨重塑指数;肢端肥大患者根据术后生化是否完全缓解分为非缓解组和缓解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利用相关性及回归模型分析肢端肥大患者骨转换标记物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肢端肥大患者血钙及血磷水平高,血清PTH水平低(均P<0.01)。骨钙素[45.98(31.98,60.27)比15.83(12.74,19.96)ng/ml,P<0.01]、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115.50(72.64,145.90)比 36.45(30.45,44.28)ng/ml,P<0.01]与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1.12(0.79,1.56)比 0.37(0.30,0.50)ng/ml,P<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肢端肥大患者骨重塑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27(1.31,5.99)比0.03(-0.38,0.63),P<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是骨钙素(β = 0.610,P<0.001)、P1NP(β = 0.601,P<0.001)及CTX(β = 0.596,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非缓解组和缓解组经治疗生化异常改善后,血钙及血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非缓解组和缓解组治疗后血清PTH水平较前升高,而骨转换标记物及骨平衡Z值均降低,但仅在缓解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化异常完全缓解的肢端肥大患者骨转换指标及骨重塑指数可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肢端肥大患者呈非PTH依赖的钙磷代谢异常及高骨转换状态,总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并且与肢端肥大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治疗后随着循环生长激素(GH)及IGF-1水平下降,高骨转换状态改善达到骨平衡状态。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骨转换标记物 骨平衡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择173例精神分裂住院患者,分析其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付费情况、经济支持、患者生理照顾和心理安慰、自我管理相关教育、运动时间及体重管理的了解是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家庭经济支持、家属对患者生理照顾和心理安慰不足、患者自我管理以及知识缺乏,增加了MS的患病率,以后要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家属应对、情绪管理能力,最终降低MS的患病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联合用于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74例,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37例),观察组(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37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5.045,P=0.025<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X2=5.232,P=0.022<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家庭支持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产妇手术并发、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50例为观察对象,将2020年6-11月的剖宫产产妇125例设为常规简单保温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的剖宫产产妇125例设为全程复合保温组。两组产妇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记录其术中出血量,统计寒战、术后感染等并发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妇术前(T1)、术后48 h(T2)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48 h两组产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全程复合保温组产妇术中出血量[(393.84±79.78)mL]显著少于常规简单保温组[(434.80±123.49)mL](t=3.11,P < 0.05);寒战[10.4%(13/125)]、术后感染[7.2%(9/125)]等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简单保温组[25.6%(32/125)、18.4%(23/125)](χ2=9.78、7.02,均P < 0.05);T2时间段内全程复合保温组患者PT[(10.28±0.48)s]、APPT[(26.97±2.27)s]、TT[(14.09±1.36)s]均短于常规简单保温组[(11.71±0.27)s、(27.96±2.25)s、(15.91±1.09)s](t=7.34、3.43、11.66,均P < 0.05);全程复合保温组产妇术后48 h WBC[(10.38±2.38)×109/L]、N%(0.79±0.06)、CRP[(52.79±20.73)mg/L]、PCT[(0.13±0.42)μg/L]及IL-6水平[(55.73±24.38)ng/L]均低于常规简单保温组[(12.24±7.05)×109/L、0.81±0.05、(65.38±25.92)mg/L、(0.20±0.97)μg/L、(76.22±39.08)ng/L](t=2.79、2.92、4.24、8.12、4.97,均P < 0.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复合保温策略可提高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寒战发生率,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 麻醉,脊椎 围手术期 失血,手术 体温调节 手术后并发症 炎症反应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 方法 纳入本组研究的 80 例 精神分裂患 者 均来自我院,病例资料研究时间自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按照 奇偶数分组模式 将其分成 2 组 。 对照组 40 例和研究组 40 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 人性化护理,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 精神分裂专业生活质量量表( SQLS ) 评分 和 阳性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 P < 0.05 ) ,且研究组治疗后的 SQLS 评分、 PANSS评分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 P < 0.05 )。 结论 对 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疗效,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女性不孕患者中ANA谱免疫荧光核型与不孕不育六项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5月- 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新疆医科大学生殖助孕中心就诊并确诊的原发性不孕患者50例作为不孕组,同期选择在上述医院体检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人群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谱免疫荧光核型及不孕不育项目分析。结果:不孕组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P<0.05)。不孕组中的抗核抗体滴度主要为1∶320,对照组中为阴性,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不孕组中的抗核抗体核型主要为颗粒型、核仁型与均质型,对照组无阳性,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孕组的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卵细胞透明带抗体、抗HCG抗体等阳性率分别为6.0%、6.0%、18.0%、26.0%、8.0%、10.0%,都高于对照组的2.0%、2.0%、0.0%、0.0%、4.0%、4.0%(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P<0.05)。结论:女性原发性不孕患者多伴随有抗核抗体阳性,核型主要为细胞颗粒型、核均质型及核仁型,同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抗精子抗体的显著升高。

  • 标签: 女性不孕症 抗核抗体 免疫荧光核型 不孕不育六项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