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由同一组医生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固定治疗的5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8.4岁(14~32岁);骨折根据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19例,Ⅳ型24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胫骨髁间棘高度,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5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7个月(12~33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在术后12周内达到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85.2±4.9)分]、IKDC评分[(86.2±4.3)分]显著高于术前[(43.2±5.2)、(51.2±4.9)分],胫骨髁间棘高度[(9.1±1.2)mm]显著低于术前[(12.6±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胫骨髁间棘高度与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7(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活动度为132°±5°,3例患者轴移试验阳性(Ⅱ级),2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Ⅰ级)。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解剖复位、固定可靠等优点,且对骺板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关节镜检查 髁间棘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外排锚压肌腱线和打结线治疗重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收治的42例重度肩袖撕裂患者资料。男13例,女29例;年龄(58.3±10.1)岁(32~74岁);右侧26例,左侧16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为:肌腱线组22例(采用肩关节镜下外排锚压肌腱线治疗)和打结线组20例(采用肩关节镜下外排锚压打结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及影像学Sugaya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打结线组比较,术后12个月肌腱线组患者有稍好的外展和前屈活动度、更低的疼痛VAS评分、更高的ASES评分,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肌腱线组患者的外旋活动度(39.2°±11.7°)、UCLA评分(28.1±4.7)分、Constant-Murley评分(77.0±9.3)分均较打结线组[(29.8°±14.6°)、(22.1±5.7)分、(66.4±11.0)分]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肌腱线组影像学Sugaya分级较打结线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镜下外排锚压肌腱线比打结线治疗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肩袖撕裂 肌腱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对于提升预后发挥的积极价值。方法:收取断指再植患者68例,作为本次护理的分析对象。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指标:①再植成功率;②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自理评分。结果:研究组再植成功率高,其余三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延续性康复护理 断指再植术 护理价值
  • 作者: 刘玥 刘筱菁 穆雄铮 杨宏宇 张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上海华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040,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深圳 518036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均显著大于术前(F=10.09,P=0.001;F=5.13,P<0.001;F=10.78,P=0.001),眼球突度(F=6.73,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F=18.47,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颅缝早闭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 Le Fort Ⅲ型截骨术 骨生成,牵张 围术期管理 初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