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在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并与传统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自不同三家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进行日常护理观察与风险评估,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观察。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自杀自伤行为预测准确率为86%,而对照组为67%。观察组在预测重度自杀自伤行为上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相比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方面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预测工具。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 自杀预防 自伤行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量表的结构效度能够考察测量的数据结构与目标测量事物特征是否相符,客观评价量表的整体架构,在量表开发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是评价量表结构效度的常用方法。在对具有多个相关因子的量表进行CFA时可以运用二阶因子模型和双因子模型。本研究以汉化苏黎世慢性中耳疾病量表为例,对CFA的基本理论、分析步骤以及软件实现方法进行阐述,为研究者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应用基础。

  • 标签: 双因子模型 验证性因子分析 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133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分为针对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61例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护理,针对护理组7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针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情绪波动,占43.61%;病友是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目标,占66.46%;攻击方式以徒手为主,占59.40%;干预4周后针对护理组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积极的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防止攻击行为

  • 标签: 精神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组均设置病患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自我管理优良率等,结果均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促使患者可规律用药、纠正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应用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牙隐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各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调颌填充治疗,观察组患者全体应用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可取得显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周炎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替硝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甲硝唑而言,牙周炎患者采用替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牙周炎的理想方案。

  • 标签: 牙周炎 不同治疗方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慢性盆腔炎属于临床妇科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是涉及多种微生物成分,按照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为主,通常由急性盆腔炎迁徙而来。发病后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变多、持续性下腹坠胀痛,并且会伴随着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形成脓肿等多个并发症,从而会使患者排尿困难、尿频、腹泻、里急后重等多种症状。慢性盆腔炎会严重影响着女性们的生殖健康,会使女性生活质量持续下降,故慢性盆腔炎进行有效治疗,是妇产科医护人员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篇文章,作者就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产妇,了解不同治疗方法下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 标签: [] 甲硝唑 妇科千金胶囊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基于绘画教育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对特殊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效果。通过设计个性化的绘画教育干预方案,结合实际案例和定量数据,探讨其在改善特殊儿童攻击性行为上的效果和影响,为特殊儿童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绘画教育 个性化干预方案 特殊儿童 攻击性行为 矫正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选取10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采用传统附着体的50例是对照组,采用磁性附着体的50例是观察组,获取两组修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后的固定力、咀嚼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小于对照组18.00%,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可提升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口腔修复 磁性附着体 传统附着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泌乳期大鼠尿碘含量(UIC)、乳汁碘含量(BMIC)和乳汁碘排出量,探索不同碘营养水平大鼠泌乳期碘代谢情况。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7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碘(LI)组、适碘(NI)组、高碘Ⅰ(HIⅠ)组、高碘Ⅱ(HIⅡ)组,每组10只,均食用低碘饲料,分别饮用含碘离子0、325、18 700、37 450 μg/L的去离子水。20只雄鼠按照NI组饲养方式喂养。干预8周后将雄鼠和雌鼠按1∶2比例合笼交配,在雌鼠泌乳期的第7、14、21天(L7、L14、L21)收集乳汁和24 h尿液,并记录进食量及饮水量,采用急性哺乳试验推算24 h乳汁排出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UIC、BMIC。结果LI、NI、HIⅠ、HIⅡ组泌乳期大鼠24 h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84 ± 0.51)、(30.51 ± 6.79)、(765.95 ± 317.41)、(1 654.26 ± 560.55)μ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L7、L14和L21时,相同时间点不同组别间UIC、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HIⅡ组不同时间点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组24 h乳汁碘排出量分别为(1.23 ± 0.85)、(11.88 ± 5.23)、(207.09 ± 114.51)、(493.67 ± 242.47)μg,24 h乳汁碘排出量占24 h总碘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66.85%、38.94%、27.04%和29.84%。结论碘营养适宜时,泌乳期大鼠膳食碘约有39%通过乳汁供给仔鼠。低碘和高碘摄入时乳汁碘排出比例出现相应的升高和降低,提示不同碘营养水平的泌乳期大鼠通过自身的代偿作用调节乳汁碘的排出比例,以减轻碘缺乏和碘过量对后代的影响。

  • 标签: 缺乏症 大鼠 碘过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急诊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流程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急诊快捷流程(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名,并对比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4.00%、2.00%,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照组致残率24.00%,致死率12.00%),两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建立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且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疝气手术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手指的疝气患者10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0.00%,相关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我院行疝气手术患者当中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疝气手术 护理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按随机抽签法将我院2019.1~2020.1接收的165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作常规组(n=80)和干预组(n=85),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干预组总发生率的4.71%,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1周、2周、3周,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老年髋关节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者接受癌症靶向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计划进行科学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8—2020.7的56例癌症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观察组在设计护理计划后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护理,最终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情况来测评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测评指标的最终评分结果上都优于对照组,且经分析,P<0.05,证实结果差异显著,表明护理计划发挥了作用。结论:随癌症患者增多,以肿瘤护理计划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十分必要,关系到癌症整体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研究时段,选择54名神经外科收入的患儿开展本次前瞻性对照试验,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对护理结果中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是医院内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而小儿神经外科的所有患者均为儿童,在针对小儿神经外科患儿进行护理时,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其中,能够使儿童的护理质量得到改善,能够有助于使儿童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避免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提高儿童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7例研究组和28例对照组,给予研究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给予对照组复方丹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复方丹参,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4例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为分组原则(57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48h病死率、急救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入院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变治疗结局。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 脑梗死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耳尖放血联合刮痧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刮痧治疗;治疗组加用耳尖放血和刮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随访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医肝郁化火证证候积分量表评定,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医肝郁化火证证候积分量表评定评分差值较大,睡眠质量及改善肝郁化火证证候程度总有效率较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风寒型头痛的65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每天治疗一次,14天一个疗程,通过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对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护理对风寒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穴位贴敷 风寒型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