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GiC STIR序列在强直性脊柱(AS)患者关节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AS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关节MR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在斜冠状面图像上将每个关节分为4个区域。两名从事骨肌影像诊断的高、中年资医师(医师1、医师2)采用Hermann-Braun评分系统分别独立对T2WI脂肪抑制(FS)序列和MAGiC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图像进行BME评分,并统计两个序列检出BME的区域个数,意见不同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医师2于两周后对MAGiC STIR序列图像再次进行BME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MAGiC STIR序列BME评分医师内和医师间的一致性以及MAGiC STIR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医师间一致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个序列BME评分的差异。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个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差异。以T2WI FS序列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MAGiC STIR序列诊断BME的ROC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例AS患者,共计38个关节,划分为152个区域。MAGiC STIR序列医师间及医师内BME评分的一致性好(ICC=0.936,95%CI 0.912~0.953,P<0.001;ICC=0.910,95%CI 0.878~0.934,P<0.001);两组序列BM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32,P=0.002)。MAGiC STIR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的医师间一致性好(ICC=0.876,95%CI 0.833~0.909,P<0.001);两个序列检出BME区域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44,P=0.622)。MAGiC STIR序列诊断BM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95.1%、89.1%和91.5%。结论MAGiC STIR序列可用于评估AS患者关节BME,且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 标签: 骨髓 水肿 骶髂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MAGiC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脊髓灰质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非瘫痪侧因DDH行THA的脊髓灰质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2岁;CroweⅠ型6髋,CroweⅡ型5髋,CroweⅢ型1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疼痛VAS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91(64.9±11.0)min;术中出血量203~347(282.7±44.4)mL,术后急性失血量353~485(414.2±51.6)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术后无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8±7.52)和(90.2±2.64)分;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00(0.00, 0.00)分和4.00(3.00, 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Z=10.864,P值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优10髋,良2髋。结论通过对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采用THA治疗脊髓灰质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DDH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关节置换术,置换,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以提高SA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亚急性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50例患者甲状腺触痛,占83.3%,34例患者FT3、FT4与甲状腺I131摄取率分离,患者进行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由于误诊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患者甲状腺机能有所减退,另外3例患者需实施替代治疗。结论亚急性甲状腺患者绝大部分在临床中有症状表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血沉等检查,能够为患者确诊;中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临床观察 诊断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提高和改善普外科重症胰腺手术的治疗效果,为重症胰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护理服务。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重症胰腺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进行分组,并按照患者治疗各阶段的数据比对来分析治疗效果。治疗效果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复原,但是通过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效果相对优越。研究结论针对普外科重症胰腺患者的手术治疗在安全性及康复效果上较好,可以进行推广,同时需要配合干预护理来加速病患的复原时间。

  • 标签: 普外科 重症胰腺炎 手术治疗 干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康复路径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后临床规范化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传统组沿用传统康复治疗模式,临床康复路径组实施康复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SAS焦虑评分、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达标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临床康复路径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康复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专病康复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术后规范化康复管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临床路径 无菌性松动 髋关节翻修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诸如甲亢、甲状腺肿瘤、髓样癌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共87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外科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数进行检测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其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不但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 甲状腺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每组各56例。骨水泥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男26例,女30例,年龄(72±4)岁。非骨水泥组给予非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1例,女25例,年龄(73±4)岁。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3)d]、开始负重时间[(41±9)d]均低于非骨水泥组[(17±3)d、(46±10)d](t=4.353,2.856,P<0.05)。骨水泥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49/56),高于非骨水泥组71.43%(40/56)(χ2=4.432,P<0.05)。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1.43%(12/56)(χ2=4.667,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82±14)分]、12个月[(86±8)分]、24个月[(91±7)分]、36个月[(95±4)分]均优于非骨水泥组[(76±11、81±9、87±8、91±6)分]。骨水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3.21%(13/56)(χ2=4.236,P<0.05)。结论相较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型 人工半髋关节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