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献综述是护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统、严谨的文献综述可以使已有的初级研究转化为有效指导护理实践的证据,进而促进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评价再评价、Meta整合、范围综述、整合综述等常见的综述类型,区别不同类型综述的异同点,分析其优点及局限性,以期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循证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 标签: 综述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再评价 Meta整合 范围综述 整合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颈部占位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头颈部占位的新生儿病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8 d,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22例以呼吸困难入院,15例因发现口腔或头颈部肿物入院,2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合并局部感染者5例。所有患儿均行局部超声及CT或MRI检查;9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有创通气,其中有创通气超过48 h者6例次,需气管插管接人工鼻者4例次。治疗上行囊肿穿刺2例;行手术切除者31例;保守治疗7例。2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包括软腭成熟畸胎瘤3例,硬腭畸胎瘤1例,(口腔下牙龈)颗粒细胞瘤1例,舌根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右侧声门)息肉1例,(食管入口)息肉1例,舌根囊肿4例,喉囊肿1例,甲状舌管囊肿2例,淋巴管瘤2例,淋巴管瘤合并冬眠瘤1例,气管囊肿1例,食管囊肿1例,左侧颈部脓肿3例,枕部血管瘤1例,左侧颞顶部脓肿1例。结论新生儿期头颈部占位易致气道梗阻,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根据肿物性质不同,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呼吸困难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反流(ERATG)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观察14例因胃癌接受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反流症状,同时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分析患者术后反流的特点。结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ERATG,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总体ERATG性质以弱酸性物质反流为主,多数反流物4.0<pH<7.0。ERATG的方向自下而上,主要累及范围为食管空肠吻合口及其以上7 cm食管。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直立位反流物pH最低值低于无典型症状患者[(4.76±0.71)比(5.68±0.37),t=2.866,P<0.05];有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的液体和液气混合反流物反流频次高于无典型症状患者[液体为(31.25±29.76)比(4.50±9.14),t=0.011,P<0.05;液气混合为(19.50±12.99)比(2.00±2.61),t=0.004,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RATG多为自下而上的弱酸性气体反流,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有典型症状患者的直立位pH值较无典型症状患者更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3例,开放性损伤2例。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损伤部位,采用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根据患者病情及损伤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其中术前诊断10例,术中诊断5例;AAST-OIS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1例。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单纯修补1例,十二指肠造瘘引流术1例,十二指肠修补、胃部分切除、Billroth Ⅱ胃空肠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修补、胆道减压、十二指肠减压术6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2例。治愈15例,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分别为Ⅲb级、Ⅱ级、Ⅱ级;1例出现十二指肠狭窄,系腹腔重度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行胃部切除+BillrothⅡ胃空肠吻合术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1例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患者,治愈后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因迁移至外地而失访,14例随访6~24个月。提示,对于怀疑十二指肠损伤的腹部急诊外伤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探查。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肠壁损伤部位、范围等因素后选择合理的术式,术后及时应用肠内营养、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充分腹腔引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十二指肠疾病 创伤和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肠道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多模态MRI表现,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及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1例位于右枕顶叶伴出血,7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位于蚓部-四脑室,1例多发;8例有小血管穿行。肿瘤均有囊变,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589×10-3 mm2/s;5例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5例斑片状或片絮样轻度强化。7例有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值(≥4.8)明显增高;3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瘤周白质纤维束推移、部分断裂。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多模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术前对该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确诊为TTC21B基因相关肾消耗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基因检测确诊为肾消耗病12型的4个家系共6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女3例、男3例,均于婴幼儿早期出现蛋白尿并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出现蛋白尿时的年龄为 18(6,25)月龄。肾功能损伤开始时年龄为 22(10,36)月龄,所有患儿均在发病后 10(4,65)个月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5例患儿出现高血压,3例肝功能异常,2例内脏反位,1例生长发育迟缓。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均有TTC21B 基因p.C518R位点变异。结论TTC21B基因 p.C518R肾消耗病患儿在早期即出现蛋白尿,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早,且多伴有肝肾联合受损。

  • 标签: 儿童 肾功能不全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26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502例患者设定为试验组,将下呼吸道标本真菌阴性的30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念珠菌阳性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念珠菌构成比以白色念珠菌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85.48%;光滑念珠菌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6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酵母样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82%和2.62%;最后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01%和0.40%。(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吸烟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合并哮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脑卒中、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ICS/LABA、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氢离子浓度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急性加重 念珠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52例复发AL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5月1日,52例患儿中5例因诊断后放弃治疗而失访。47例随访成功患儿中位初诊年龄60个月(11~16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1个月(2~112个月),复发后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1.0~69.0个月),复发后2年总生存(OS)率31%。9例患儿获得第2次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移植时间为4.5个月(3.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4~69个月)。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与≥50×109/L复发患儿2年OS率分别为39%和13%(χ2=5.623,P=0.018)。初诊标危、中危、高危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72%、31%和8%(χ2=10.068,P=0.007)。超早期复发、早期复发、晚期复发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0、33%和79%(χ2=30.066,P<0.01)。复发后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移植及未规律治疗患儿复发后2年OS率分别为57%、89%和0(χ2=26.885,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间(HR=0.340,95% CI 0.146~0.789,P=0.012)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移植组,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组及未规律治疗组死亡风险增高(HR=12.313,95% CI 1.266~119.758,P=0.031;HR=20.699,95% CI 2.230~192.129,P=0.008),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复发ALL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ALL复发以超早期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常见,初诊中高危患者较多。初诊时危险度、初诊白细胞计数、复发时间、复发后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复发时间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在足月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 3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组的足月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MD=-28.86,95%CI(-32.16,-25.57),P<0.000 01],母乳喂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MD=2.12,95%CI(0.89,3.35),P=0.000 7],生后1个月[RR=1.14,95%CI(1.03,1.26),P=0.01]及生后6周~6个月[RR=1.20,95%CI(1.11,1.29),P<0.000 01]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不会对新生儿的体温产生不良影响[MD=0.09,95%CI(-0.11,0.28),P=0.39]。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评分,提高生后1个月及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剖宫产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 足月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出生后分级、手术干预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产前诊断为胎儿肾积水并于出生后在大连市儿童医院首诊的2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出生后均行彩超检查,并根据尿路扩张(UTD)分级系统进行评估。对有手术指征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未达到手术指征患儿进行密切随访观察(非手术组)。结果243例患儿中,男182例,女61例;首次确诊胎龄(27.5 ± 3.2)周,孕妇年龄(29 ± 6)岁;单侧肾积水212例,双侧肾积水31例。首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UTD低风险117例,中风险67例,高风险59例。患儿随访14 ~ 50个月,平均26.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17例UTD低风险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67例UTD中风险患儿中,62例未行手术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59例UTD高风险患儿中,3例肾积水稳定未行手术治疗,56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82例,手术组61例。手术组入院首次彩超UTD高风险率、肾盂前后径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1.80%(56/61)比1.65%(3/182)、1.9(1.6,2.4) mm比0.7(0.3,1.5) mm],肾皮质厚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3.0(1.3,4.1) mm比6.0(5.1,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和肾盂前后径与肾实质厚度比值较术前明显缩小[(1.6 ± 0.7) cm比(3.5 ± 1.5) cm和0.3 ± 0.2比1.1 ± 1.0],肾皮质厚度和分肾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5.8 ± 2.4) mm比(3.2 ± 3.1) mm和(45.4 ± 1.9)%比(39.5 ±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肾积水出生后需行UTD肾积水分级,UTD低风险和大部分UTD中风险肾积水患儿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UTD高风险肾积水患儿,如发现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分肾功能下降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筛查手机软件基于图像胆红素值(IBB)与经皮胆红素值(TcB)相比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及产科病房的日龄≤28 d、胎龄≥ 35周,且未经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组交叉对照检测胸骨前皮肤黄疸值。试验Ⅰ组先用试验器械(iPhone 6手机和哪吒保贝™手机软件),后用对照器械(JM-103经皮测黄疸);试验Ⅱ组先用对照器械;后用试验器械。记录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连续检测3次的均值。采用积矩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图一致性分析、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5例新生儿,其中男99例、女86例,日龄中位数5 d(3~8 d),胎龄(37.6 ± 1.7)周,出生体质量(2 950±645) g。IBB与TcB有较好的相关性(r=0.860,P<0.05)和较强的一致性(95.1%的样本落在95%一致性区间内)。在不同性别、日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亚组也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较强的一致性。≤7 d、>37周和>2 500 g亚组的一致性相对更好。IBB预测TcB>256.5 μmol/L的能力好于预测TcB>171.0 μmol/L的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最佳预测界值为232.6 μmol/L,敏感性96.7%、特异性82.6%。IBB与TcB检测3次的均值的差值,小于IBB与TcB第1次检测值的差值[(12.0±34.4) μmol/L比(14.4±38.6) μmol/L,P=0.038]。未出现医疗不良事件,未发生器械本身缺陷。结论IBB与TcB有较好的相关性及较强的一致性,IBB预测TcB>256.5 μmol/L的能力好于预测TcB>171.0 μmol/L的能力,使用安全。

  • 标签: 黄疸 婴儿,新生 手机软件 基于图像胆红素值 经皮胆红素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出生后分级、手术干预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产前诊断为胎儿肾积水并于出生后在大连市儿童医院首诊的2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出生后均行彩超检查,并根据尿路扩张(UTD)分级系统进行评估。对有手术指征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未达到手术指征患儿进行密切随访观察(非手术组)。结果243例患儿中,男182例,女61例;首次确诊胎龄(27.5 ± 3.2)周,孕妇年龄(29 ± 6)岁;单侧肾积水212例,双侧肾积水31例。首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UTD低风险117例,中风险67例,高风险59例。患儿随访14 ~ 50个月,平均26.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17例UTD低风险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67例UTD中风险患儿中,62例未行手术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59例UTD高风险患儿中,3例肾积水稳定未行手术治疗,56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82例,手术组61例。手术组入院首次彩超UTD高风险率、肾盂前后径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1.80%(56/61)比1.65%(3/182)、1.9(1.6,2.4) mm比0.7(0.3,1.5) mm],肾皮质厚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3.0(1.3,4.1) mm比6.0(5.1,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和肾盂前后径与肾实质厚度比值较术前明显缩小[(1.6 ± 0.7) cm比(3.5 ± 1.5) cm和0.3 ± 0.2比1.1 ± 1.0],肾皮质厚度和分肾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5.8 ± 2.4) mm比(3.2 ± 3.1) mm和(45.4 ± 1.9)%比(39.5 ±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肾积水出生后需行UTD肾积水分级,UTD低风险和大部分UTD中风险肾积水患儿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UTD高风险肾积水患儿,如发现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分肾功能下降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的有效性和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3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确诊或疑似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DBE治疗组(Yano分型1a型和1b型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Yano分型2型和3型患者采用钛夹夹闭联合黏膜下注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和无DBE治疗组(采用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输血、补充铁剂等传统治疗)。比较DBE治疗组与无DBE治疗组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小肠单发与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对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单发血管性病变25例,多发血管性病变19例)患者明确诊断小肠血管性病变并采用DBE治疗(DBE治疗组),21例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予传统治疗(无DBE治疗组)。DBE治疗组中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率低于无DBE治疗组中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组中小肠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24.0%(6/25)比71.4%(15/21)、1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6.848,P=0.001、0.0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病程中输血、合并高血压、合并瓣膜性心脏病、DBE治疗的比例比较[69.7%(23/33)比37.5%(12/32)、51.5%(17/33)比18.8%(6/32)、42.4%(14/33)比12.5%(4/32)、54.5%(18/33)比81.2%(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7.628、7.265、5.29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输血(OR=3.736,95%CI 1.082~12.898,P=0.037)、合并瓣膜性心脏病(OR=4.916,95%CI 1.107~21.829,P=0.036)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BE治疗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14,95%CI 0.057~0.808,P=0.023)。结论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有效,尤其对于单发血管性病变效果更明显。合并瓣膜性心脏病、病程中输血是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血管性病变 内镜下治疗 出血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8月31日,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纳入6 524例ICU患者,其中集束化干预组3 386例,对照组3 1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RR=0.51,95%置信区间(CI)为0.44~0.60,P<0.01]、降低多重耐药菌患者ICU住院时间(RR=-7.45,95%CI为-8.26~-6.63)以及减少多重耐药菌患者ICU日均消费(RR=-237.03,95%CI为-458.37~-15.69,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控制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ICU住院时间和费用,在临床上应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集束化干预措施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Meta分析
  • 作者: 吴健 林锦乐 王芳 刘小龙 陈晓文 何斌斌 徐圣婷 白雪皎 张静 周思萍 江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东病区6区(呼吸),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东病区6区(呼吸),广州 510080;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51810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东病区6区(呼吸),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东病区6区(呼吸),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健康科学中心,休斯顿 7702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五家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成功包机运送异地旅客的经验。方法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出发,在运行管理、机舱布局与隔离要求、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次包机任务中,共运送1千余名潜在感染风险的"健康"旅客回国,医疗运送团队及机组工作人员保持零感染,航空转运中旅客保持零聚集发病以及无突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科学有序地做好人员转运工作是避免旅客和工作人员在航空运送期间发生COVID-19疫情传播和蔓延的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航空转运 防护 医务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的临床特征,分析OSA合并O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OSA患者179例,根据是否合并OHS分为OSA组(n=147);OSA合并OHS组(n=32),OHS组又分病态肥胖组11例,非病态肥胖组21例。比较OSA组与OSA合并OHS组以及病态肥胖组与非病态肥胖组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SA合并OHS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OHS组腰围、吸烟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微觉醒指数、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均高于OSA组,分别为腰围(126.68±18.66) cm比(115.54±13.76) cm,AHI(74.13±32.40)次/h比(57.33±30.60)次/h,ODI(73.70±33.40)次/h比(53.66±30.79)次/h,微觉醒指数(51.15±31.64)次/h比(33.69±21.66)次/h,SIT90(44.59±30.95) %比(19.75±21.80)%(P<0.05);夜间平均SpO2,夜间最低Sp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OSA组,分别为FEV1(2.51±0.94比3.00±0.90)L,FVC(3.23±0.99比3.73±1.01) L,(P<0.05)。病态肥胖组颈围、腰围、ODI均高于非病态肥胖组,夜间平均SpO2低于非病态肥胖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腰围、BMI、AHI、SIT90为OSA合并OH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SA合并OHS患者睡眠质量更差,夜间缺氧更明显。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CATM)的婴儿期手术治疗后人工晶状体(IOL)的植入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6月龄以内接受白内障摘除术且术后随访满5年的28例(55只眼)CATM患儿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接受Ⅰ期白内障摘除术时月龄为(3.2±1.3)个月;随访时间(8.2±1.7)年。记录患儿基础资料、Ⅰ期白内障摘除术和Ⅱ期IOL植入术前后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Ⅱ期IOL植入、继发性青光眼和视轴区混浊(VAO)的相关因素。结果患儿术前眼轴长度为(16.6±1.0)mm;角膜水平直径为(9.5±0.9)mm。Ⅰ期白内障摘除术后2年内眼轴增长速度为(1.4±0.8)mm/年。所有患儿均未在2周岁前植入IOL,60%的患眼(33/55)在Ⅰ期白内障摘除术后2~4年内完成IOL植入,40%的患眼(22/55)末次随访时仍未植入IOL。Ⅱ期IOL植入术后两年内眼轴增长速度为(0.9±0.7)mm/年。7只眼(12.7%)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5只眼(27.3%)发生VAO。能否植入IOL与术前眼轴长度(OR=0.072,P<0.001)和手术时月龄(OR=7.270,P<0.001)相关,与术前角膜直径无关(P=0.735);VAO的发生与术前角膜直径相关(OR=4.124,P=0.011),与手术月龄(P=0.489)和术前眼轴长度(P=0.489)无关;未发现与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行Ⅱ期IOL植入术的患儿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28(最小分辨角的对数),优于未植入IOL患儿的0.67±0.19(U=49.5,P=0.003)。结论CATM患儿可通过早期手术刺激眼轴增长,获得IOL植入机会,并获得良好的视力结果。恰当地选择植入IOL的时机,可将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 标签: 小眼 白内障 婴儿 轴长度,眼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液体超负荷(fluid overload,FO)发生的阈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临床资料,以预后不良为结局,以休克24 h、48 h、72 h时的FO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对预后最有预测价值时间点的FO,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最大值选取FO截断值,并以此分为FO<截断组值和FO≥截断值组,分析FO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2例有效病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最大值选取48 h FO截断值43.3%分为FO<43.3%组(116例)和FO≥43.3%组(36例)。FO≥43.3%组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H、白蛋白值低于FO<43.3%组,休克评分、床边脓毒性休克评分(bedside septic shock scores,bSSS)、乳酸值、白细胞计数<5×109/L和输注白蛋白比例高于FO<4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43.3%组持续肺动脉高压、严重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急性肾损伤、严重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8 d内全因死亡率高于FO<4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FO≥43.3%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OR=0.998,95%CI 0.998~0.999,P<0.05)、pH(OR=0.018,95%CI 0.000~0.990,P<0.05)及bSSS(OR=1.619,95%CI 1.134~2.311,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得出相应指标截断值为出生体重1 830 g、pH 7.15、bSSS 0.5分。结论脓毒性休克新生儿48 h的FO对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最大,截断值为43.3%,FO≥43.3%与不良结局相关;出生体重低、pH低、bSSS高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易发生FO≥43.3%。

  • 标签: 液体超负荷 脓毒性休克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