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聊斋俚曲语音材料的考察、选择和利用方法,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聊斋俚曲的方音特点:1、声调分阴阳上去四类;2、韵部的分合特点(哥戈、车遮不分,蟹摄二等喉牙音字属皆来,大灰微韵的独立);3、古入声字的分派特点(归韵特点有:基本不派入皆来,梗曾摄一二等派入灰微,江宕摄派入哥戈车遮,"没"归鱼模,"缚"归歌戈车遮.归调特点是:全浊入归阳平,次浊入归去声,清入归阴平);4、儿化韵、轻声和声母的某些特点.

  • 标签: 方音特点 韵语 谐声材料 格律 入声字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 标签: 聊斋俚曲 方言属性 淄川方音 山东官话
  • 简介:是反映乾隆时期山东方音的韵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部方音韵书的得失,重点分析其294条眉注牵涉到的500余字的读音.讨论它们反映出的方音演变规律和偏旁误读、形近误读、训读字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

  • 标签: 眉注 山东方音 偏旁误读 形近误读 训读字
  • 简介:文章对蒲松龄《聊斋俚曲集》有牌曲子作归纳比较,并参考南北曲谱和同代民间俗曲,编制出俚曲格律谱,分50种曲牌、62种格式,标明各种曲牌的句数、字数、句式主要特征和尾韵字的声调。文章还讨论了聊斋俚曲的方言基础、俚曲所用曲牌的时代特征,以期对明清俚俗韵文的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有所助力。

  • 标签: 聊斋俚曲 曲牌 格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