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前期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教学内容,设计性实验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夯实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将药学专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人才。

  • 标签: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 PF)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合并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 OVX)小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是否改善去卵巢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diabetes cognitive impairment,DCI)。方法取90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糖尿病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 50 mg·kg-1·d-1,DM组)、双模型组(DM造模合并OVX手术,O+D组)、芍药苷低剂量干预组(OVX+STZ+L-PF 50 mg·kg-1·d-1,L-PF组)、芍药苷高剂量干预组(OVX+STZ+H-PF 100 mg·kg-1·d-1,H-PF组),每组15只。芍药苷干预8周后,行为学实验(水迷宫实验及Y迷宫实验)测定小鼠认知功能;HE及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p65)、TNF-α、IL-6、IL-1β、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tau蛋白、p-tau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DM组、O+D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细胞损伤,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其中O+D组最严重;对比O+D组,PF干预可减缓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减轻小鼠海马组织损伤,下调相关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其中H-PF组效果更明显。结论PF通过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改善去卵巢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芍药苷 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 卵巢切除术 糖尿病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结合东庄站调车线兼到发线的实际情况,分析安装停车防溜器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能够保证现场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的实际需求。

  • 标签: 调车线兼到发线  作业效率 作业安全  现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校正,放疗第1周每天行1次,之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配准融合,采集左右(x轴)、头脚(y轴)和腹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共获得338套CBCT图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CGA状态和放疗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0.19)、(0.33±0.25)和(0.19±0.15)cm,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Z=-4.86、-7.72,P<0.001),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腹背方向(Z=-2.79, P=0.005)。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17)和(0.30±0.22)cm(Z=2.16,P=0.031)。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和仰卧位放疗患者在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3)和(0.27±0.19)cm(Z=2.85,P=0.004)。俯卧位和仰卧位患者在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CGA状态对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有影响,临床可能需要调整计划靶区来外扩边界。

  • 标签: 老年 直肠癌 放疗 摆位误差 老年综合评估
  • 作者: 张晴晴 武云龙 李冬冬 申朔豪 房辉 朱玥璐 张海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41例。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51例)和中老年组(3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青年组中68.6%的患者在放疗结束后7周内接受根治性手术,高于中老年组(52.8%,P=0.047);青年组ypTNM分期为Ⅲ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中老年组(34.1%,P=0.027);青年组ypN分期为ypN+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中老年组(34.1%,P=0.047)。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9.2%和25.1%,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5.3%和21.5%,青年组均高于中老年组(P值分别为0.049和0.044)。青年组患者疾病进展大多发生在术后前3年内,尤其在术后第2年,青年组患者的疾病进展发生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55.0%和26.5%,P=0.025)。青年组患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7%和58.2%,中老年组患者分别为81.0%和7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青年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4%和69.2%,中老年组患者分别为93.6%和8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青年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4.804,95% CI为1.360~16.973)、清扫淋巴结总数(HR=4.336,95% CI为1.739~10.809)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3.295,95% CI为1.076~10.091)。在中老年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2.626, 95% CI为1.354~5.091)、ypTNM分期(Ⅲ期:HR=5.837,95% CI为2.968~11.479)、肿瘤距肛缘距离(HR=0.500,95% CI为0.308~0.812)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瘤栓(HR=3.040,95% CI为1.368~6.753)、ypTNM分期(Ⅲ期:HR=16.322,95% CI为5.049~52.771)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间隔时间更短,术后病理分期偏晚,预后更差,应加强其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

  • 标签: 直肠肿瘤 青年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术前放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全乳房切除 复发 治疗 预后
  • 作者: 申朔豪 武云龙 李冬冬 张晴晴 冯林 房辉 朱玥璐 张海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条件无疾病生存分析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后不同ypTNM分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nCRT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条件概率定义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ypTNM分期患者的3年条件无疾病生存率(cDFS)。结果0期(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66例,ypTNM Ⅰ期患者87例,ypTNM Ⅱ期135例,ypTNM Ⅲ期148例。0期、ypTNM Ⅰ期、ypTNM Ⅱ期、ypTNM Ⅲ期患者的3年累积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7.0%、93.1%、85.2%和64.2%。在患者术后已无疾病生存1、2、3、4和5年的条件下,0期患者相应的3年cDFS分别为97.0%、95.5%、96.9%、98.4%和100%。ypTNM Ⅲ期患者相应的3年cDFS分别为68.2%、79.3%、86.3%、92.1%和96.4%,ypTNM分期越差的患者其3年cDFS改善越大。结论条件无疾病生存分析更能体现接受nCRT后不同ypTNM分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预后预测并制定合理复查随访策略。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条件无疾病生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MR加速器应用于乳腺癌术前放疗的应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报告不良反应。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开展一项单臂、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实施MR加速器下术前瘤床补量,2周内进行保乳手术,术后6周内接受辅助全乳照射,研究终点为≥2级急性不良反应。首例应用MR加速器术前放疗乳腺癌患者43岁,为右乳外象限浸润性癌,cT2N0M0期,AJCC第8版ⅡA期。患者接受CT和MR定位、MR指导下靶区勾画、Monaco系统计划设计,MR加速器下摆位并基于位移适应调整,单次8 Gy照射。患者的剂量计算考虑了1.5 T磁场存在下的电子回旋效应(ERE)及电子束效应(ESE)。结果首例患者治疗顺利,计划的正常器官满足限量要求,因ERE及ESE导致的皮肤剂量增加幅度不大(Dmax 8.44 Gy),下颌及右上臂受量均很低(Dmax 28.5、17.8 cGy),无>1级急性不良反应。患者放疗后第7天接受保乳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及时。结论1.5 T磁场对皮肤、下颌和手臂的剂量影响较小,放疗及放疗后手术均无明显并发症增加。MR加速器下乳腺癌的放疗尚需更大样本的经验积累,以不断优化治疗流程。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乳腺肿瘤/术前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α/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α/β=5的中位EQD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疾病控制率13/13,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局部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肝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肝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等待观察(W&W)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为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规律随访≥1年且达到cCR者(W&W组),或者TME手术后病理pCR者(pCR组)。研究终点主要为3、5年总生存(OS)、无结肠造瘘生存(CFS)、无瘤生存(DFS)、非局部再生DFS (NR-DFS)、器官保留率。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倾向评分配比进行验证。结果共118例患者入组,中位随访49.5个月(12.1~79.9个月),W&W组、pCR组3年OS率分别为97.1%、96.7%,5年的分别为93.8%、90.9%(P=0.696);3、5年CFS率分别均为89.1%、43.5%(P<0.001);3年DFS率分别为83.6%、97.0%,5年的分别为83.6%、91.2%(P=0.047);3年NR-DFS率分别为95.9%、97.0%,5年的分别为92.8%、97.0%(P=0.407)。W&W组6例发生局部再生,87.7%患者成功保留了直肠。经倾向评分匹配后W&W组CFS仍明显优于pCR组(90.1%∶26.5%,P<0.001)。W&W组达cCR的中位时间为17.5周,在放疗结束后5~12周初次评效时仅23.9%患者达cCR,且与标准长程CRT相比,短程放疗者达cCR间隔时间更长(P<0.001)。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达cCR者等待观察安全有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cCR评价时间可提高直肠器官保留率。

  • 标签: 直肠癌,局部进展期 等待观察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临床完全缓解 器官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0.11~1.90,P=0.268)。结论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乳腺肿瘤/术后放疗 局部区域复发 阳性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 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同期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接受治疗的HL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HL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FFP)的因素。收集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HL(r/rHL)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数据,分析解救治疗的效果。结果共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64例HL患者,其中男424例,女340例,中位年龄30岁(14~83岁)。截至2022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11个月(0.3~262.0个月),10年淋巴瘤特异性生存(LS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7%(95%CI:89.5%~93.9%)和87.1%(95%CI:84.5%~89.8%)。SEER数据库中HL患者10年LSS率和OS率分别为86.8%(95%CI:86.3%~87.2%)和79.0%(95%CI:78.5%~79.5%)。校正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L患者10年LSS率及OS率均高于SEER数据库的患者(均P<0.001),校正后两组10年LS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期(早期预后不良型:HR=2.35,95%CI:1.13~4.89,P=0.023;进展期:HR=5.44,95%CI:2.62~11.30,P<0.001)和血清β2微球蛋白(HR=1.67,95%CI:1.08~2.58,P=0.021)是HL患者FFP的影响因素。116例r/rHL患者解救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37.9%(95%CI:29.6%~47.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5年PFS率为29.9%(95%CI:20.9%~38.9%),5年OS率为62.9%(95%CI:54.1%~71.7%)。结论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或进展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标准治疗模式 生存 预后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勘察测绘工程工作,可以为高质量地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GPS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切入点,探讨GPS技术在测绘项目中的应用途径,对提高GPS技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GPS测绘技术 测绘工程 应用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院前急救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高热惊厥小儿取样71例,就诊时间2019年10月至2021年08月,顺序编码分为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指导+现场常规急救,n=36)和参照组(现场常规急救,n=35),对比 SF-36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监护人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2.78%,比参照组17.14%低,监护人满意度(94.32±3.35)分 ,比参照组(91.70±3.42)分高,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实施院前急救指导可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儿预后,提升监护人满意度。

  • 标签: 高热惊厥 预后影响 院前急救
  • 作者: 申朔豪 武云龙 李冬冬 张晴晴 冯林 房辉 朱玥璐 张海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条件无疾病生存分析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后不同ypTNM分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nCRT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条件概率定义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ypTNM分期患者的3年条件无疾病生存率(cDFS)。结果0期(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66例,ypTNM Ⅰ期患者87例,ypTNM Ⅱ期135例,ypTNM Ⅲ期148例。0期、ypTNM Ⅰ期、ypTNM Ⅱ期、ypTNM Ⅲ期患者的3年累积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7.0%、93.1%、85.2%和64.2%。在患者术后已无疾病生存1、2、3、4和5年的条件下,0期患者相应的3年cDFS分别为97.0%、95.5%、96.9%、98.4%和100%。ypTNM Ⅲ期患者相应的3年cDFS分别为68.2%、79.3%、86.3%、92.1%和96.4%,ypTNM分期越差的患者其3年cDFS改善越大。结论条件无疾病生存分析更能体现接受nCRT后不同ypTNM分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预后预测并制定合理复查随访策略。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条件无疾病生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全乳房切除 复发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部加压条件下金标引导的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移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结直肠癌肝脏寡转移及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均在腹部加压条件下行SBRT。定位前于病灶周围2 cm内植入1~3枚金标,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模拟定位,根据呼吸信号重建出0%~90%呼吸周期CT图像,并获取每次放疗前锥形束CT验证图像。将肝脏分为3个部分:肝门静脉主干2 cm内、肝门静脉主干2~5 cm、肝门静脉主干5 cm外肝脏,评价不同部位病灶的移动度范围。结果整体肝脏平均分次内移动度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分别为(2.63±2.81)、(1.35±1.23)、(0.76±0.88) mm,平均分次间移动度分别为(3.45±3.06)、(2.64±2.60)、(2.23±2.07) mm,不管是分次内或分次间移动度均表现为头脚方向>腹背方向>左右方向(均P<0.001)。不同部位病灶移动度不同,距离门静脉越远分次内移动度越大,距离门静脉越近病灶移动度越小(均P<0.05)。为覆盖95%整体人群置信区间,内靶区(ITV)边界范围需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扩3.9、5.2、7.9 mm;不同位置病灶外扩范围并不相同,距离门脉2 cm内分别外扩4.3、4.4、6.1 mm,距离门脉5 cm外分别外扩3.5、7.3、9.7 mm。所有位置病灶均以头脚方向动度最显著。同时病灶距离门静脉越远头脚方向外扩范围越大,门脉周围5 cm外病灶在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也大于5 cm内病灶。结论不同位置的肝脏病灶ITV外扩边界不同,需个体化外扩ITV边界范围。

  • 标签: 腹部加压 金标 移动度 肝脏肿瘤/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剂量学特征及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1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Ⅲ期137例(88.4%),Ⅱ期18例(11.6%)。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按第1、2、3肋间将内乳临床靶体积(CTVim)分为3个亚区(CTVim1、CTVim2、CTVim3),同时勾画锁骨上下区形成计划靶体积(PTVsc)。胸壁CTV和CTVim采用6~15 MeV电子线照射43.5 Gy分15次,3周完成。PTVsc采用6 MV X线二维放疗或三维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评估内乳、PTVsc及肺、心脏、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A)的剂量学特征,分析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结果CTVim的Dmean为(43.3±2.6) Gy,D95%为(30.5±8.3) Gy,V90%为(85.0±10.5)%,V80%为(91.0±7.4)%。CTVim1的相应参数值显著低于CTVim2和CTVim3(均P<0.001)。体质指数对内乳剂量无影响(P>0.05)。三维放疗比二维放疗技术显著增加CTVim的Dmean[(43.4±2.6) Gy∶(41.4±2.3) Gy,P=0.021]和PTVsc的热点体积[V110%:(26.7±17.5) cm3∶(12.5±8.4) cm3,P=0.018;V120%:(6.1±5.3) cm3∶(2.0±2.6) cm3,P=0.023]。患肺Dmean为(9.8±1.9) Gy,V20Gy为(19.7±4.7)%。全组患者心脏Dmean为(3.3±1.7) Gy,左乳腺癌为(4.7±1.4) Gy,右乳腺癌为(2.6±1.2) Gy。左乳腺癌患者LADDmean为(13.9±4.9) Gy,右乳腺癌患者RADmean为(7.5±3.7) Gy。≥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3%、4.5%、2.6%。中位随访20.5个月(9.9~41.8个月),2例胸壁复发,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时肺、心、冠脉剂量较低,患者急性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但第1肋间的内乳剂量偏低,虽然近期随访疗效较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内乳/术后电子线照射,大分割 二维放射疗法 三维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术前放化疗 术前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