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为了保证经典剧作不走样,对经典剧作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一些艺术家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删不加"。安振吉排演的《大雷雨》并不受此约束,他借鉴的是我国戏曲的一个美学愿则:"无戏处惜墨如金,有戏处泼墨如云。"只要能够深入刻画内心世界的地方,他充分发挥导演强调的艺术,收到了很好的艺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 标签: 《大雷雨》 戏剧动作 新解读
  • 简介:著名喜剧导演艺术家朱端钧强调喜剧表演最需要合理的行为.真挚的热情。它既要从“快乐”开始,更要从“求真”起步。喜剧是一门扎根于人民生活的严肃的科学。莫里哀说得好:“喜剧不比悲剧好写,它难就难在凭借想象追求奇异,而又不违反真实.使得一本正经的人看了也会发笑”。

  • 标签: 喜剧艺术 《吝啬鬼》 公演 喜剧表演 “快乐” 人民生活
  • 简介:曹禺从幼年时代便迷上了京剧艺术,这对他后来从事话剧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懂得戏,懂得如何写出富于民族特色的好戏。曹禺五大经典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是我国话剧创作向京剧艺术学习的典范。他从京剧艺术中创造性地吸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除了在剧作内容上向京剧学习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描绘出扎根于中国土壤的人物思想、感情,剧中戏剧冲突的形式、人物表达感情的方式都鲜明地打上了民族烙印,曹禺还十分重视话剧创作的民族形式,尊重民族欣赏习惯,向京剧艺术学习,创造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色。

  • 标签: 京剧艺术 曹禺剧作 艺术学习 艺术特色 话剧创作 民族特色
  • 简介: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

  • 标签: 巴金 曹禺 发现 独特评价
  • 简介:鲁迅曾说,创作“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郭沫若,作为一位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杰出的历史剧剧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系列毫无愧色地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杰作,在艺术上是融化了众多戏剧大师精华的结果。其中,莎士比亚对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郭沫若是一位创造性地学习莎士比亚艺术成就,获得卓越成就的高手。这使他的剧

  • 标签: 历史剧创作 世界戏剧 戏剧大师 艺术成就 《屈原》 棠棣之花
  • 简介: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曹禺的剧作是祖国艺苑中闪耀着不朽光芒的艺术瑰宝。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主要剧作不断再版,在国内剧坛上,不仅演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而且被改编成歌剧、舞剧、电影,以及京剧、越剧、沪剧、甬剧、评剧、汉剧、琼剧等十几个戏曲剧种,深入到县城小镇和天南地北。曹禺的杰作,不仅在中国人民中获得知音,而且走向世界,在世界人民中找到了广泛的知音。随着曹禺杰作的不断问世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他的剧作在国外演出的影响也日渐深远。建国

  • 标签: 曹禺剧作 曹禺研究 走向世界 戏剧活动 雷雨 中国现代戏剧
  • 简介:曹禺研究是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研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但仍有不少需要深入开掘的处女地。文本研究、生平研究需要全面、深入展开;曹禺创作心理研究、演出研究方兴未艾;还有不少领域基本上尚未涉及,需要进一步开拓。这是"说不尽的曹禺"的重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要拨乱反正,倡导实证的、注重调查研究的扎实学风。

  • 标签: 曹禺研究 审美疲劳 演出研究 实证
  • 简介:2010年9月24日,恰逢我国现当代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曹禺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日前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雷雨》,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隆重献演。这是一台富于创意的崭新演出,它将《雷雨》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复苏了原作原本就有的现代主义因素,在《雷雨》76年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的尝试,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与启迪意义。

  • 标签: 《雷雨》 现代主义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原本 原作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简介: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改编为中国戏曲谈起,探讨了戏曲改编莎士比亚戏剧的得与失。

  • 标签: 莎士亚戏剧 戏曲 改编
  • 简介:对李伟民先生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进行评述,指出《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从文化、文学传播和中西文化、文学交流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我国莎学学者在吸收莎士比亚思想、艺术精髓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艺术繁荣和阐扬学术精神中所写就的华章和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的出版是我国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硕果,它对中国莎士比亚批评脉络给予了清晰地梳理,史论结合,并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 特点 研究
  • 简介: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文化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的莎学事业独具民族特色地进入国际莎坛。三十年来,中国的莎学事业(包括莎剧研究、翻译、演出)经历了迅速发展(1978—1985)、突飞猛进(1986—1995)、持续发展(1995—2008)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对接纳人类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 标签: 改革开放 莎学研究 莎剧演出
  • 简介: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一代文学巨匠巴金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整个文学界为之悲恸。巴金一生不仅辛勤笔耕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一贯重视、发现和鼓励年轻作家,慧眼独具,热情地把他们引入文学的道路上来。他们中有的成为成就卓著的剧作家,曹禺就是典型的一例。

  • 标签: 巴金 文学大师 剧作家 文学界 国内外 创作
  • 简介:日本是世界各国中,演出曹禺剧作最早、最多,研究曹禺剧作最全面、最深入的一个国家,在曹禺剧作演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的曹禺研究有四个显著特点:一、信息及时,基础扎实;二、视野开阔,研究深入;三、关注中日学术交流;四、重视舞台演出研究。

  • 标签: 曹禺剧作 日本 演出 研究
  • 简介:1927年暑假,英国牛津大学办了莎士比亚研究班,集中了全英研究莎士比亚的著名学者和教授前来讲学。正在英国中部伯明翰大学商科深造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旋即报名参加了这个暑假莎士比亚研究班。这位青年不是别人,他就是日后驰骋中国剧坛,并始终热心将莎士比亚介绍给中国人民的导演艺术家、戏剧大师黄佐临。半个多世纪以来,黄佐临在莎剧研究、莎剧演出实践和支持、关心“中莎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多方面,对中国的莎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 标签: 导演艺术 戏剧观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留学生 伯明翰大学 牛津大学
  • 简介:在古今中外的戏剧大家中,笔者最推崇三位杰出的剧作家.他们是莎士比亚、曹禺和汤显祖。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人类戏剧高峰的一个标志。曹禺被誉为中国当代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被赞为中国古代的莎士比亚。这样的比喻,丝毫没有贬低曹禺和汤显祖的意思。因为莎士比亚是艺术高峰的一个象征.这样的比喻.实际上是说莎土比亚、曹禺、汤显祖都是不同时期的艺术高峰.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创造的瑰宝。

  • 标签: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元化 莎士比亚 汤显祖 艺术史
  • 简介:是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话剧团近年来演出十分活跃,接连推出了《歌星与猩猩》、《尊严》、《小平,您好!》、《禁闭》、《谁是赢家》、《中国制造》、《去年冬天》、等九个大型剧目,显示了多姿多采、朝气蓬勃的艺术风貌,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下,上海话剧事业的勃勃生机。

  • 标签: 艺术特色 演出剧目 朝气 简论 《去年冬天》 艺术中心
  • 简介:<正>《红楼梦》是一部对我国剧作家曹禺影响十分深远的古典名著。曹禺曾说:“我年轻读书时最受影响的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曹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红楼”氛围浓烈的家庭之中。小时候,父亲给他请了私塾先生,教的是孔孟之道、四书五经之类,然而他却偷偷看了不少古典小说,其中包括《红楼梦》。这些书在

  • 标签: 《红楼梦》 曹禺剧作 《北京人》 戏剧创作 人物性格 曹雪芹
  • 简介:胡庆树表演艺术的创造心理特征曹树钧在中国话剧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艺术家。在中国现代灿如群星的表演大家中,胡庆树可以说是中南大地上升起的光采夺目的一颗。他在《清宫外史》、《同船过渡》、《雷雨》、《家》、《...

  • 标签: 表演艺术 创造心理 观众 心理特征 艺术想象 角色创造
  • 简介:论戏剧创作的感情积累曹树钧一、艺术就是感情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不但对外界事物进行了反映,同时也对客观外界事物进行了“人化”,进行了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化。在戏剧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融进了剧作...

  • 标签: 戏剧创作 曹禺 剧作家 情绪记忆 戏剧艺术 感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