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并与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显微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同时监测患者AI、NI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维持麻醉。记录数据信号稳定后(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置喉镜前(T7)、置喉镜后1 min(T8)、置喉镜后5 min(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12个时点的AI、NI、Ce。结果随着麻醉深度的变化,AINI的变化趋势一致。AI与NI、C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P<0.05 )、-0.599(P<0.05),NICe的相关系数为-0.584(P<0.05),AI、NI、Ce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AINI均能准确反映患者手术不同阶段的麻醉深度,AI监测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患者术中知晓。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Narcotrend指数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脑电信息样本熵计算的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4例,年龄3~1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E组)对照组(C组),每组6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E组根据AI调节麻醉深度,维持AI在40~60,C组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儿入室(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手术开始(T7)、扁桃体切除(T8)、腺样体刮除(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时的MAP、心率、AI;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儿术后30 min、术后2 h的小儿苏醒期谵妄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7~T10时E组心率、MAP、AI均高于C组(P<0.05);E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30 min、术后2 h PAE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监测有助于减少术中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可安全用于儿童。

  • 标签: 麻醉深度 麻醉,全身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丙泊酚
  • 简介: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节能节水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利用是缓解水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对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做了详细的分析。

  • 标签: 建筑给排水 节能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牙周病学实习前期教学过程中应用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训练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试验收集2021年2月-2022年1月我院口腔科的38位牙周病学实习生进行分析探索,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19例,单纯采用理论学习教学模式)与研究组(19例,采用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训练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经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总体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训练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实习前期教学中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该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生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习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为牙周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临床服务,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理论学习 实践训练 牙周病学 实习前期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小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区嘌呤2X7受体(P2X7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对照组小鼠群居饲养(5只/笼),造模组小鼠在出生21 d后通过断奶独居(1只/笼)饲养6周制作慢性抑郁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制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及rTMS组,每组8只小鼠。rTMS组小鼠给予10 Hz rTMS干预,每周干预5 d。于rTMS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并对比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区P2X7R、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实验(SPT)中糖水偏好量、旷场实验(OFT)中运动距离均显著减少(P<0.05),悬尾实验(TST)中静止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前额叶皮质海马区P2X7R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GFAP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SPT糖水偏好量[(75.11±4.58)% vs(65.14±4.87)%]、OFT运动距离[(2289.34±100.16)cm vs (2028.90±178.21)cm]均显著增加(P<0.05),TST静止不动时间[(78.11±10.89)s vs(101.39±10.38)s]明显缩短(P<0.05),前额叶皮质海马区P2X7R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GFAP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结论rTMS干预能有效改善早期独居小鼠抑郁状态,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前额叶皮质海马区P2X7R表达、促进GFAP表达有关。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嘌呤2X7受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社会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