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应用在缺损创面的测量与穿支皮瓣设计的临床观察。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对收治的3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采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进行创面测量,根据创面精准测量后指导皮瓣设计与切取,门诊定期随访皮瓣状况。结果3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好转,所有伤口未出现感染,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2级21例、S3级10例,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利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可对创面进行精准测量,根据测量创面进行皮瓣设计,减少手术时长,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穿支皮瓣 创面 测量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收治的12例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0 cm×2.0 cm~5.5 cm×3.0 cm,皮瓣内的骨间后动脉桥接指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的1条皮下静脉和背侧皮下静脉吻合,骨间后动脉的1条伴行静脉和掌侧皮下静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指端血运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质量及手指的指骨间关节功能。结果12例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指端血运良好,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前臂供区仅留下线状手术瘢痕,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管管径和手指血管匹配,适合操作Flow-through术式,皮下组织少,无需二期修薄,供区能直接闭合,是一种良好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指背 软组织缺损 修复 血流桥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在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新鲜猪跖骨制作斜形、螺旋形、横形、纵形劈裂骨折,粉碎性骨折,掌骨头颈部骨折等6种常见掌骨骨折模型,应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进行复位和克氏针固定,行X线检查各骨折端复位情况。自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共收治58例掌骨骨折需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术后行X线检查骨折复位情况,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掌骨骨折模型及58例掌骨骨折术后摄X线片示骨折端均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5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6个月,各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手功能恢复情况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辅助掌骨骨折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内 复位 克氏针导向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收治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3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后联合入路组(A组)7例,后正中入路组(B组)6例。对全部病例资料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术后随访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依据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下前后联合肘正中入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能较好地解剖复位滑车切迹形态,使肘关节坚强固定,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脱位 后正中入路 前后联合正中入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1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全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的患者,术中采用自主设计的创面测量膜测量创面大小,根据测量结果在供区切取全厚皮片,供区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随访受区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植皮成活情况及四肢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13例植皮皮肤全部成活,所有伤口术后均未出现感染,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6个月,植皮皮肤外观良好,植皮处皮肤高度与周围组织较为一致,供区存留线状瘢痕,四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术中应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对创面进行测量和手术设计,能提高游离皮肤利用率,减少供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临床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移植 治疗结果 创面,测量 全厚皮片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科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中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采用Flow-through方式分流16例,采用吻合主干动脉分支分流12例,动脉端侧吻合分流8例。其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2例,桡动脉腕掌支皮瓣5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4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例,旋髂浅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各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2.5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存活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36例采用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穿支皮瓣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软,无瘢痕增生,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3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可以自动调节皮瓣供血、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前负荷 分流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电筒透光标记静脉在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收治的12例13指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足趾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前采用手电筒透光标记手指及足趾的皮下静脉,趾腓侧皮瓣12指,第2趾胫侧皮瓣1指,足趾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2.0 cm~4.0 cm×3.5 cm。所有皮瓣均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3指吻合2条指背侧静脉,10指吻合1条指背侧静脉与1条指掌侧静脉。足趾皮瓣供区取小腿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手指及足趾伤口愈合情况、手指皮瓣成活情况、足趾植皮成活情况、手指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结果12例13指足趾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所有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手指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足趾供区植皮成活好,少量瘢痕增生,手指皮瓣TPD 6~9 mm,平均7.6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前采用手电筒透光标记静脉能减少手术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足趾皮瓣 手电筒 透光 静脉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螺钉滑丝后上肢锁定接骨板和螺钉的取出方法。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共收治246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其中9例术中出现锁定螺钉滑丝造成取接骨板困难。术中应用大力剪剪断滑丝螺钉孔一侧接骨板并取下,然后用螺丝刀或老虎钳取出滑丝的螺钉。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摄X线片检查骨质情况。结果本组9例出现锁定螺钉滑丝的患者全部顺利取出内固定接骨板和螺钉,手术时间为25~45 min,平均38.6 min。术中均未造成骨质破坏,术后复查X线片均未见骨质损伤,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3~14个月,平均7.8个月,均未发生再次骨折。结论应用大力剪剪断滑丝螺钉孔一侧接骨板的方法可快速取出接骨板和滑丝螺钉,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不会对骨质造成破坏,避免了二次骨折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器 锁定接骨板 螺钉 大力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拇指指尖缺损患者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创面均存在指骨外露,部分患者合并有骨质缺损,创面大小1.0 cm×2.0 cm~1.5 cm×3.0 cm。均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2 cm×2.5 cm~1.8 cm×4.0 c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伤口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门诊末次复查皮瓣外形无臃肿,色泽自然,质地柔韧、耐磨性好,皮瓣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TPD为6~12 mm,皮瓣供区周围皮肤感觉接近正常,拇指功能活动恢复良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皮瓣质地接近受区,供区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拇指指尖缺损 筋膜蒂皮瓣 修复 大鱼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损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骨瓣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皮瓣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骨瓣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皮瓣的桡侧副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骨移植端愈合情况、皮瓣存活质量、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骨移植端均愈合良好,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骨 掌骨 桡侧副动脉穿支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收治的10例手指甲床全部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伤指的末节指骨愈合情况、指甲外形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10例第2趾甲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10例伤指的骨连接端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不连,指甲外形良好,未出现畸形。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良好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趾甲皮瓣 手指 趾骨 修复 甲床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讨论线路板钻头异物存留后由工业用X-RAY检测仪所致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手外科接诊的36例线路板钻头异物存留后并发工业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16例就诊时已出现特征性皮肤损伤;20例就诊时未出现特征性皮肤损伤,行异物取出术后出现。36例患者钻头刺伤后出现特征性皮肤损伤时间为6~10 d,平均7.8 d,皮肤破损面积为1.0 cm×1.0 cm~2.5 cm×5.0 cm。明确诊断后采用清创、烧伤膏外涂、伤口换药等治疗,就诊时已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待创面愈合后再行异物取出术。结果36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为22~42 d,平均30.6 d。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永久性脱发,手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患者被线路板钻头刺伤后接受工业用X-RAY检测仪照射是主要病因,通过询问病史、出现特征性皮肤损伤可明确诊断,需和伤口感染、丹毒、湿疹等相鉴别,通过对线路板厂工人进行健康宣教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异物 放射性皮肤损伤 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 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受伤指别:拇指5例,示指13例,中指11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沿穿支血管的前、后、左、右四面逆向解剖血管至源动脉并切取皮瓣)切取SPBRA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 2.5 cm×3.0 cm,平均2.0 cm×2.5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患指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 6个月(平均4.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萎缩,患指屈、伸功能正常,腕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静态TPD为8~ 12 mm。结论逆行四面解剖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指导初学者顺利切取皮瓣,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手指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