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原因及死亡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8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43例,女1 335例,男女比为1∶2.5;平均年龄为79.6岁(65~105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88例(52.6%),股骨转子间骨折850例(45.3%),股骨转子下骨折40例(2.1%)。手术治疗1 781例,占94.8%(1 781/1 878)。记录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分析引起院内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功能及手术应激评分(E-PASS)和诺丁汉髋部骨折评分(NHFS)评估院内死亡患者,小范围验证这两种评估工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共13例患者院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0.69%(13/1 878)。直接死亡原因:肺部感染7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可疑急性肺栓塞1例。13例死亡患者应用E-PASS评估的病死率为5.3%±2.8%,而应用NHFS评估的病死率为9.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0.023)。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并早期预防;应注意监测心血管事件、血糖,并预防应激性溃疡。推荐采用NHFS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

  • 标签: 髋骨折 死亡原因 住院 老年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校正,放疗第1周每天行1次,之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配准融合,采集左右(x轴)、头脚(y轴)和腹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共获得338套CBCT图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CGA状态和放疗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0.19)、(0.33±0.25)和(0.19±0.15)cm,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Z=-4.86、-7.72,P<0.001),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腹背方向(Z=-2.79, P=0.005)。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17)和(0.30±0.22)cm(Z=2.16,P=0.031)。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和仰卧位放疗患者在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3)和(0.27±0.19)cm(Z=2.85,P=0.004)。俯卧位和仰卧位患者在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CGA状态对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有影响,临床可能需要调整计划靶区来外扩边界。

  • 标签: 老年 直肠癌 放疗 摆位误差 老年综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评估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组(评分≤3分者为低危组,评分>3分者为中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差别。结果入选的66例患者男45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其中出血者17例。低危组(n=51)和中高危组(n=15)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为17.6%和53.3%(P<0.001),胃溃疡发病率分别为5.9%和26.7%(P<0.001),胃黏膜损伤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0和2.0(P=0.621),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分别为2.0%和18.8%(P<0.001),十二指肠损伤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和1.0(P=0.936)。磁控胶囊内镜对该类患者预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结论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可用于预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但评分细则尚需进一步完善。中高危患者可使用磁控胶囊内镜监测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黏膜损伤。

  • 标签: 阿司匹林 胃肠出血 老年人 风险评估 胶囊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剂量学特征及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1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Ⅲ期137例(88.4%),Ⅱ期18例(11.6%)。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按第1、2、3肋间将内乳临床靶体积(CTVim)分为3个亚区(CTVim1、CTVim2、CTVim3),同时勾画锁骨上下区形成计划靶体积(PTVsc)。胸壁CTV和CTVim采用6~15 MeV电子线照射43.5 Gy分15次,3周完成。PTVsc采用6 MV X线二维放疗或三维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评估内乳、PTVsc及肺、心脏、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A)的剂量学特征,分析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结果CTVim的Dmean为(43.3±2.6) Gy,D95%为(30.5±8.3) Gy,V90%为(85.0±10.5)%,V80%为(91.0±7.4)%。CTVim1的相应参数值显著低于CTVim2和CTVim3(均P<0.001)。体质指数对内乳剂量无影响(P>0.05)。三维放疗比二维放疗技术显著增加CTVim的Dmean[(43.4±2.6) Gy∶(41.4±2.3) Gy,P=0.021]和PTVsc的热点体积[V110%:(26.7±17.5) cm3∶(12.5±8.4) cm3,P=0.018;V120%:(6.1±5.3) cm3∶(2.0±2.6) cm3,P=0.023]。患肺Dmean为(9.8±1.9) Gy,V20Gy为(19.7±4.7)%。全组患者心脏Dmean为(3.3±1.7) Gy,左乳腺癌为(4.7±1.4) Gy,右乳腺癌为(2.6±1.2) Gy。左乳腺癌患者LADDmean为(13.9±4.9) Gy,右乳腺癌患者RADmean为(7.5±3.7) Gy。≥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3%、4.5%、2.6%。中位随访20.5个月(9.9~41.8个月),2例胸壁复发,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时肺、心、冠脉剂量较低,患者急性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但第1肋间的内乳剂量偏低,虽然近期随访疗效较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内乳/术后电子线照射,大分割 二维放射疗法 三维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