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颅窝减压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脑脊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男57例,女53例,年龄(38.21±4.11)岁,年龄范围为20~6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施传统颅窝减压的传统组(n=61)与实施改良颅窝减压改良组(n=49),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指标[头端最大峰值流速(VDmax)、尾端最大峰值流速(VUmax)、每搏输出量(SV)]、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疾病控制率[93.9%(46/49)]高于传统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影像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VDmax[(5.67±1.27)cm/s]、VUmax[(3.25±1.17)cm/s]低于传统组[(6.89±1.65)cm/s、(4.39±1.25)cm/s],SV[(0.04±0.01)ml]高于传统组[(0.03±0.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4.1%(2/49)]低于传统组[14.8%(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结论改良颅窝减压治疗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影像学更好,同时还可促进改善脑脊液动力学指标,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改良颅窝减压术 Chiari畸形Ⅰ型 脑脊液动力学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RPH)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进行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自动痔疮套扎(RPH)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外剥内扎进行治疗。结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数据统计学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RPH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进行病情治疗,可以极大提高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与阴道助产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的分娩安全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84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取阴道助产干预,对照组剖宫产干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安全等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不良事件12.90%,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17.74%,两组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会增加产妇难产风险,胎儿死亡几率高,对其进行阴道助产干预效果高,对患者远期康复有较大的帮助,值得重视。

  • 标签: 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 剖宫产术 阴道助产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评估骨科手术围期护理干预价值并作比较分析。方法 将收治入院的骨科手术患者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研究组施行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 HAMA评分及激动、情绪波动及愤怒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前疼痛感无差异( P> 0.05),研究组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研究组( P< 0.05);结论 给予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其手术疼痛感,有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围术期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PH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混合痔的疗效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H进行重度混合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混合痔外剥内扎)进行重度混合痔治疗。最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伤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治疗上,PPH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的治疗优势。

  • 标签: PPH术 传统手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髋部透视法在股骨颈内固定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中透视方法不同分为2组:原位组35例,采用双下肢对称牵持续引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原位髋部C型臂X线机透视;对照组34例,采用健侧蛙式位、患髋牵引复位下C型臂X线机透视。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透视次数、导针重置次数、中伤口出血量及全程手术时间。结果原位组与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原位组全程中透视次数[(7.2±0.5)次]、导针重置次数[(2.1±0.3)次]、中伤口出血量[(96.8±18.6)mL]、全程手术时间[(1.2±0.2)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1±1.2)次、(4.7±0.8)次、(198.1±13.2)mL、(1.6±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髋部透视由于双下肢维持对称牵引状态,勿须变动髋关节体位,因而维护骨折复位后的稳定。C型臂X线机透视操控简捷,影像清晰可辨。因此,原位髋部透视法具有中透视和导针重置次数少,进而大大减少了中伤口出血量、缩减了无效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蛙式位 髋关节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20例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安全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感评分为(8.96±0.55)分,满意度达到优的有84.4%,显著高于对照组(7.68±0.52)分和68.1%;观察组患者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对照组患者有33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在消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 风险防范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手术中的网片修复术后并发症实施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52例腹股沟疝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为腹腔镜网片修复,分析临床治疗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率。结果:52例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腔镜网片修复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其中2例神经痛,1例血清肿,2例阴囊血肿,对患者随访1年后发现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2%。结论:腹腔镜网片修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手术 网片修复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ICU心脏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ICU心脏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质量及ICU记忆的变化。结果对ICU心脏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干预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PTSD-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明显降低ICU心脏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ICU心脏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肺癌病人围期中的作用。方法将92名我科老年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检查患者术前肺功能、术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结果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的VC、MVV、FEV1、FEV1/FVC四项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结果由于对照组,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PaO2和SaO2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 老年肺癌 肺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保乳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60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结果:以不同护理方式为依据,发现实验组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更高(P<0.05),能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既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保乳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期中的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对结果开展分析。方法 选取40例2021.1-2021.12于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常规组(n=34,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组(n=36,前者之上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术后疼痛度。结果 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评分分值较低于常规组(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N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效果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胸腔镜 下肺叶切除术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圈套器冷切除(CSP)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于我院行结肠息肉切除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CSP组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圈套器高频电切除(HSP)组患者停用抗凝药物1周。对比两组疗效、息肉完全切除率、中及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4周,CSP组总有效率略高于HS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S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97.50%高于HSP组80.00%(P<0.05)。两组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应用CSP效果显著,可完全切除息肉,且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 圈套器冷切除术 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 完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治疗宫外孕中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 90例自 2019年 2月 -2019年 10月期间治疗宫外孕的女性,根据病床号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进行治疗,常规组使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不同时间的血清β-HCG水平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宫外孕再发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和宫内妊娠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治疗宫外孕具有宫内妊娠率高以及损伤小等优势,值得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输卵管开窗取胚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底重建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行盆底重建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49例干预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子宫脱垂的有效治疗途径就是盆底重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策能够提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患者也能够进行恢复正常生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老年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镜检查中应用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中为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同期观察组则改为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进行麻醉。结果:麻醉生效时间、胃镜检查时间、麻醉苏醒时间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2组SpO2、SBP、DBP、HR对比P>0.05,出镜时2组SpO2对比P>0.05,而出镜时SBP、DBP、HR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中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4.65%,对照组为20.93%,P<0.05。结论:在胃镜检查中通过合用乳化依托咪酯以及芬太尼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并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胃镜检查术 麻醉 乳化依托咪酯 芬太尼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RSB)用于开放式胃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拟行开放式胃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21)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基础之上使用0.375%罗哌卡因40 mL行RSB,B组(n=20)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基础之上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行RSB。皮肤缝合完毕后即给患者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行病人自控镇痛(PCA)。比较两组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和术后PCA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A组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为(1 021.4±172.0)μg,明显低于B组的(1 415.0±330.6)μg(t=-4.04,P=0.001)。A组术后1 h、2 h的PCA药物使用剂量分别为(1.14±0.90)mL、(0.85±0.70)mL,均明显低于B组的(1.85±0.70)mL、(1.45±1.00)mL(t=-5.96、-2.75,P < 0.001、P=0.009)。术后3、6、12、24、48、72 h,两组PCA药物使用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对开放式胃癌切除手术患者,术前于切口两侧精确实施RSB(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可显著减少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和术后2 h 内PCA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腹直肌 神经鞘 神经肌肉阻滞 胃肿瘤 胃切除术 麻醉药,局部 镇痛,病人控制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