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5G节能应急布控球进行了探讨,就5G布控球的组件来说,其顶部抱合的固定设置中存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顶部设置了太阳能板的固定座组件,对固定座组件来说,其内部顶紧卡带有应急节能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板的固定座组件以及安装调节组件,可为布控球组件及太阳能板的角度调节提供便利。

  • 标签: 5G 节能型 应急布控球
  • 简介:摘要:我国国建筑能耗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总能耗的30%,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强建筑节能。相关单位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以有效实现环保节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发展目标。文章分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与照明节能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 标签: 建筑电气 照明节能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在治疗紧张头痛(TTH)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博雅女子学院的TTH患者(113例,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止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绘画疗法(自由绘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头痛程度,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随访至入组后90 d。结果治疗后90 d时随访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5.88±2.31)分、(6.48±2.76)分,对照组分别为(6.91±2.67)分、(7.72±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23±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8)分(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次为(5.50±2.61)次/月,较对照组发作频次[(6.67±2.85)次/月]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服用止痛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4%(3/56)比17.9%(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60 d、90 d时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比例均下降,治疗后90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绘画疗法可减轻TTH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其头痛发作频次,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 标签: 绘画疗法 紧张型头痛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土建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有效规范建筑施工,加之引进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工程质量随之提升,但是,在具体外墙施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外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保温层达到保温和美观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保温层经常会出现空鼓、脱落、开裂等现象,导致室内出现泛霜结露等问题,严重影响外墙保温效果。

  • 标签: 土建建筑 外墙施工 保温节能
  • 简介:摘要:改革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实现了居民生活质量的飞跃提升。建筑工程在满足居民基础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环保、安全、节能等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全新发展的关键名词。尤其是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和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整个建筑环保节能与否的关键。简单概述了外墙保温系统的作用和常见的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结合实例分析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为相关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土建 外墙施工 保温节能
  • 简介:摘 要:現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大的发展要求,在满足环境保护的条件下要求可以更好地使用节能施工技术,一方面降低对现有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一定的工程成本,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才能让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迈入新的阶段。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节能环保
  • 简介:摘 要:現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大的发展要求,在满足环境保护的条件下要求可以更好地使用节能施工技术,一方面降低对现有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一定的工程成本,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才能让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迈入新的阶段。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节能环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性护理对H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6-2020.12月的H高血压患者96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且认知功能HD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H高血压患者采用阶段性护理促进了患者血压控制的良好情况,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 标签: 阶段性护理 H型高血压 患者 血压控制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 标签: 带状疱疹 同位反应 肉芽肿性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1例和非GCB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分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分,并分析按此分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显示,11例为类GCB样,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10例类GCB样按Hans模型为非GCB。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组(P=0.019)。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分,该分子分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颅窝减压术在Chiari畸形Ⅰ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脑脊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Chiari畸形Ⅰ患者,男57例,女53例,年龄(38.21±4.11)岁,年龄范围为20~6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施传统颅窝减压术的传统组(n=61)与实施改良颅窝减压术的改良组(n=49),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指标[头端最大峰值流速(VDmax)、尾端最大峰值流速(VUmax)、每搏输出量(SV)]、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疾病控制率[93.9%(46/49)]高于传统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影像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VDmax[(5.67±1.27)cm/s]、VUmax[(3.25±1.17)cm/s]低于传统组[(6.89±1.65)cm/s、(4.39±1.25)cm/s],SV[(0.04±0.01)ml]高于传统组[(0.03±0.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4.1%(2/49)]低于传统组[14.8%(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结论改良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影像学更好,同时还可促进改善脑脊液动力学指标,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改良颅窝减压术 Chiari畸形Ⅰ型 脑脊液动力学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个月的抗阻运动(RT)和有氧运动(AT)对糖尿病前期患者2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4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并分为3组:RT组(82例)、AT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RT组和AT组的参与者在3个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组织和监督下,每周集中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RT或AT(150 min/周),为期24个月。RT使用弹力绳,以60%的1RM(肌肉能一次举起的最大重量)进行运动;AT组患者以最大心率的60%~70%进行有氧操运动。在基线以及第6、12和24个月结束时对每个受试者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2糖尿病风险的改变,次要结局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完成6、12和24个月随访的研究对象分别为217、206和173例。基线时RT组、AT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91±5.92)、(60.93±5.71)和(60.73±5.83)岁。与对照组相比,RT组和AT组在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末时HbA1C显著降低(P<0.05),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明显上升(P<0.01)。校正年龄、性别、他汀类药物使用、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参数后,COX回归显示24个月的RT和AT分别使2糖尿病风险降低55.6%(P=0.012)和59.8%(P=0.010)。结论为期24个月的中等强度RT和AT均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和糖脂代谢,降低2糖尿病发病风险。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糖调节受损 抗阻运动 2型糖尿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3年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91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44~69(56.4±12.8)岁。91例患者中,合并OSAHS的患者51例,被纳入研究组,不伴OSAHS的患者40例,被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36个月,将全因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及术中的临床基线资料,以Kan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术后36个月的生存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术后36个月生存率的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在研究组为5.9%(3例),对照组为5.0%(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实际随访(36.2±1.5)个月,88例完成随访,3例失随访。36个月全因死亡率在研究组为27.5%(14/51),对照组为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男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术前心包填塞、术后脏器功能不全、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孙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远端夹层进展撕裂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36个月生存率更低(P<0.05)。除OSAHS之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心包填塞也是36个月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HR=11.28,95%CI为2.18~46.25,P<0.01;HR=9.08,95%CI为2.22~41.3,P<0.05)。结论合并OSAHS的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6个月生存率较对照组降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