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过去未来,表层内里,一切无不有中。一切无不与中同时存在,无不与中相区别又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详细论述的矛盾对立的双方。其间无不同时具有一个“中间”;经典作家对于矛盾对立双方的产生、运动、发展、转化和消亡等论述,也适用于这个“中间”。

  • 标签: 矛盾对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西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立微信并与PBL教学结合在小儿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习的2012级"5+3"儿科学研究生36人及骨外科学研究生22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PBL教学,试验组采用建立微信结合PBL教学。出科时对两组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以及问卷满意度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1.28±2.89)、实践操作考核成绩(87.44±2.94)高于对照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7.39±3.53)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79.06±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师的满意度试验组[96.55%(27/29)]也高于对照组[61.90%(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微信并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小儿骨科实习带教中可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群 PBL 小儿骨科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瘤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和CD3+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瘤,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F=18.27,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瘤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鸟苷酸结合蛋白1 髓源性抑制细胞 CC趋化因子配体2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高度异质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外泌体是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膜性囊泡,直径40~160 nm,能在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肝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信息调控作用对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近几年外泌体在肝细胞癌的检测、治疗、预后中作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聚焦外泌体在肝细胞癌微环境生物进程中的作用,论述外泌体在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转移、上皮间质化、免疫调节以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外泌体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检测 肿瘤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确诊28 d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24 h内的血相关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免疫球蛋白G4水平;血炎症指标降钙素原、白蛋白水平及入院24 h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确诊28 d时患者的生存及并发症状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绘制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D3+、CD4+T淋巴细胞预测SAP预后的价值。结果90例SAP患者中男性居多(65.6%),病因以胆源性为主(56.7%),高脂血症性次之(35.6%)。确诊28 d时存活85例(94.4%),其中39例痊愈,纳入预后良好组;46例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胰腺局部并发症,死亡5例(5.56%),共51例纳入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24 h内的CD3+[366(268,498)个/μl比709(578,999)个/μl]、CD4+[209(120,298)个/μl比486(303,548)个/μl]T淋巴细胞数及白蛋白水平(33.9 g/L比35.9 g/L)显著下降,而降钙素原水平(1.02 ng/ml比0.43 ng/ml)、APACHEⅡ评分[7(4,10)分比5(3,8)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内的CD3+、CD4+T淋巴细胞数预测SAP预后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857(95%CI 0.696~1.000)、0.867(95%CI 0.708~1.000),临界值分别为524个/μl、301个/μl,灵敏度均为85.7%,特异度分别为78.6%、85.7%。结论SAP确诊24 h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对SAP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诊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组织细胞增生症(ALK+H)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该患儿为4个月29天龄男童,自出生1周起出现全身多发结节,皮肤结节病检提示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组织化学提示ALK(+)、CD1a(-)、CD163(+),诊断为ALK+H,该病临床十分罕见。既往报道的病例多以软组织结节或以血小板减少伴贫血为主。该患儿除全身多发结节外,还伴血小板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可作为该疾病数据库的补充。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肠癌(CRC)细胞LoVo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紫草素浓度梯度(0、2、4、6 μmol/L)处理CRC细胞LoVo 24 h,以4 μmol/L紫草素处理不同时间梯度(0、12、24、48 h)的CRC细胞LoVo。流式细胞技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及切割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0 μmol/L处理CRC细胞LoVo 24 h比较,2、4、6 μmol/L的细胞凋亡率[(6.94±1.02)﹪比(10.61±1.12)﹪、(15.55± 1.35)﹪、(36.51±1.46)﹪]均升高;与4 μmol/L紫草素处理0 h的CRC细胞LoVo比较,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1.33±0.59)﹪比(19.23±1.24)﹪、(22.24±1.41)﹪、(28.41±1.52)﹪]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当紫草素剂量≥2 μmol/L,处理时间≥12 h时,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并被诱导活化,而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预处理后,LoVo细胞凋亡率下降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紫草素可以通过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及其切割活性诱导CRC细胞凋亡。

  • 标签: 大肠癌 细胞凋亡 caspase-9 紫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H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 - 11月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进行检查的HT患者35例作为HT组,并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量。结果HT组血清TPOAb、TgAb及TSH水平[130.60(43.37,714.40)、368.10(136.90,1 103.00)U/ml,9.05(6.62,15.23)μ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6(1.52,4.69)、12.63(11.43,14.60)U/ml,1.87(1.36,2.23)μU/ml,U = 6.87、6.62、4.85,P均< 0.001],FT4水平[0.76(0.63,1.04)ng/dl]低于对照组[1.14(1.02,1.26)ng/dl,U = 7.39,P < 0.001]。HT组血清IL-6、IL-17、TGF-β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 = 2.41、9.04、2.44,P均< 0.05)。HT组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及Th17/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t = 4.20、3.50,P均< 0.05),Treg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t = 4.45,P = 0.001)。结论HT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多,Treg细胞数量减少,Th17/Treg比例升高,IL-6、IL-17及TGF-β表达量均有所增加。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应用不同红细胞输注方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118例AIHA患者,按照不同输注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9例。A组输血治疗使用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B组使用去白红细胞输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期间过敏、紫癜、非溶血性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输注均可有效缓解AIH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等水平以改善贫血,且两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去白红细胞价格相对较贵,临床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及经济情况选择性治疗。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Krüppel样因子5(KLF5)对电离辐射后体外培养的大鼠小肠上皮IEC-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小肠上皮IEC-6细胞12 Gy照射,分别在照后0、0.5、1、2、3、5、7、24 h,检测KLF5的表达。给予IEC-6细胞0、2、4、8、12和16 Gy X射线照射,照后3 h收集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EC-6细胞中KLF5的表达。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针对大鼠KLF5基因的shRNA靶序列,构建到慢病毒载体中,通过感染人胚肾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使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IEC-6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转染72 h后分别采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中KLF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后续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shKLF5组、单纯照射组、照射+ shKLF5组4组。采用CCK-8法观察8 Gy照射后KLF5沉默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8 Gy照射后KLF5沉默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 Gy照射后KLF5沉默细胞中γ-H2AX焦点数量。结果不同剂量射线照射后KLF5表达逐渐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12 Gy照射后KLF5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照后5 h表达量最高。KLF5 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感染的IEC-6细胞中KLF5 mRNA及蛋白水平均在转染72 h明显降低。照射+shKLF5组细胞在照射后24 h阻滞在G2/M期现象显著(t=11.56,P<0.05),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细胞凋亡率(12.49±0.63)%,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7.42±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P<0.05),照射+shkLF5组细胞核中各时间点的γ-H2AX焦点数量明显多于同一时间点阴性对照组(t=22.07、23.89、11.24、59.97、20.85,P<0.05)。结论成功构建KLF5 shRNA慢病毒载体,并建立KLF5敲低小肠上皮细胞株。下调细胞内KLF5表达,能够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抑制照射后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DNA双链断裂水平增加,修复延迟。

  • 标签: 电离辐射 Krüppel样因子5 放射性肠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门诊就诊并诊断为RAU的患者20例(RAU组),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龄16~35岁。同期在医院体检人员中选取20名与RAU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性11名,男性9名,年龄15~35岁。收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IL-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4 mRN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4基因启动子片段从-1400至-1625 bp中含有10个CPG位点。其中CPG-1556、CPG-1483、CPG-1479的甲基化率以及10个CPG位点的总甲基化率在RAU组[分别为(32.0±19.9)%、(53.0±13.4)%、(46.0±19.8)%及(39.3±1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3.2)%、(35.5±12.3)%、(28.0±14.4)%及(32.6±5.8)%](P<0.05)。IL-4 mRNA在RAU组患者外周血中的相对表达量(1.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0.2)(P<0.01)。RAU组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与IL-4 mRNA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94,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RAU组吸烟、维生素B12、叶酸与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RAU患者IL-4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可能与IL-4基因转录的降低有关;维生素B12、叶酸和吸烟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影响。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DNA甲基化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 标签: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6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 标签: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6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