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领袖崇拜体现的是世俗社会中民众的政治信仰,耶稣崇拜则是基督教信徒的精神皈依。二者的相似点在于,都认为宇宙存在一个绝对的、无限的、至高无上的创世者。在"文革"期间的崇拜现象中,美的程度以及丑的形成不是如同上述基督教所说的距上帝这一本体之光的远近而定。而是根据敌我双方的阶级立场而划分为彼此对抗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样板"革命主题的宗教内涵体现为救赎——牺牲——圣化这一逻辑相关的三个方面。

  • 标签: “样板戏” 宗教 救赎 牺牲 圣化
  • 简介:由于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文革”文学的主导形式——革命“样板”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冷门,随着思想禁区的进一步开放,“文革”文学以其巨大的思想史价值与丰富的意义空间,吸引着学术界探险的目光,目前这个冷门逐渐成为了热点。带有特定时代色彩和负载主流意识形态理念的“样板”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文艺建设丰碑。由于它生产、成型的时代特殊性与本身鲜明的政治烙印,人们从情感好恶与道德取向出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些年在“红色经典”裹挟市场怀旧消费的热潮中,“样板”的许多重要精彩唱段赢得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关于“样板”的争论又一次浮出水面。有些学者认为完全从政治角度对“样板”进行否定有失公允。有人认为“样板是一个政治历史事件”而反对肯定有政治问题的“样板”。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样板戏” “文革”文学 政治敏感性 述评 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