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验细胞参数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贫血类型分组,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4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共48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均开展血液检验,检测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MCHC、RBC、MCV、RDW、MCH及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MCHC、Hb高于缺铁性贫血组,RBC、MCV、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细胞参数地中海贫血确诊率为79.2%,缺铁性贫血确诊率为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细胞参数可有效反映贫血情况,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方面临床价值较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 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健康者空腹状态下和实验组冠心病的静脉血作为样本,比较相应血液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血小板分布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后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 检验分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检查存在误差的110份血液标本,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方案。结果11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中,16例为患者自身原因,占14.55%;35例为标本检验因素,占31.82%;45例为标本采集因素,占40.91%;14例为标本送检因素,占12.73%。结论在血液生化检验,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检验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实现临床检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血液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防范方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检验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尿液检验,实验组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6.4%(53/55),对照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78.2%(43/55),实验组诊断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检查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检测,可以更有效的观察到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尿液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体检健康成人400例,2017年1—8月,建立质控标准,筛查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是否有瞒报饮水行为。结果51~60岁、>60岁年龄段,女性电导率水平高于男性,男性平均电导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质控下与大量饮水后健康人、肾脏病患者尿电导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2例患者,检出瞒报61例、漏报11例。结论尿电导率可用于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行为。

  • 标签: 尿电导率 尿液检验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行协同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措施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协同护理 血液透析患 自我护理能力 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原发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ESCC组织及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eclin-1、p62和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自噬相关标志物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2例ESCC组织中Beclin-1、LC3和p6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4%(36/112)、37.50%(42/112)和63.39%(71/112),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9%(19/31)、64.52%(20/31)和32.26%(1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5、7.216、9.584,均P<0.01)。Beclin-1、LC3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p62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则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Beclin-1表达与ESCC患者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LC3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均有关(均P<0.01);p62表达与ESCC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在ESCC中,LC3与Beclin-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1,P=0.001),而与p6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5,P=0.023)。结论自噬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联合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和LC3可辅助临床诊断并指导后续综合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