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9例MOGAD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或复发)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39例MOGAD患者中20例(51.3%)为单向病程,19例(48.7%)为复发病程。共收集到39名患者55次发作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临床表型包括:视神经炎27次(49.1%),脑炎10次(18.2%),脑干脑炎8次(14.5%),脑膜脑炎2次(14.5%),脊髓炎3次(5.5%),脑脊髓炎1次(1.8%),视神经脊髓炎1次(1.8%),视神经炎+脑膜脑炎2次(3.6%),视神经炎+脑炎1次(1.8%)。实验室检查结果:36例患者中4例(11.1%)抗核抗体(ANA)阳性。22例患者28次脑脊液检查结果中,19次(67.9%)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数值为(54.89±67.70)×106/L。影像学表现:收集到19例患者27次急性发作期的头颅MRI,1次MRI完全正常;余26次MRI中单个病灶6次,2个病灶5次,3个及以上病灶15次。分布范围方面,脑干及其邻近结构9次,间脑及深部灰质7次,幕上白质13次,皮层病灶13次。4次头颅增强MRI可见脑膜强化(4/20)。脊髓病变可表现为长节段或短节段脊髓炎,颈、胸、圆锥均可受累,横断面可见H征。所有患者均在急性期接受激素治疗并序贯减量。治疗3个月后38例(97.4%)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结论MOGAD是一类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灰质及脑膜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视神经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或以上组合,多数患者免疫治疗有效,但复发率高,部分患者需长程免疫治疗。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炎性脱髓鞘疾病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至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并临床疑诊为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行常规脑脊液及NGS检测,并进行病原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2例有牛羊接触史,1例有饮用生羊奶史,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柔脑膜、腰髓或脑室旁受累。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水平增加,葡萄糖水平降低。脑脊液NGS检出布鲁菌的核酸序列数为(47~16 411)条,覆盖度为(0.092~4.340)%。结论脑脊液NGS能够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 标签: 二代测序 脑脊液 布鲁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家族性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包涵体脑病(FENIB)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先证者因认知障碍、癫痫于2020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亲属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家系图谱绘制。对先证者完善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脑脊液、全外显子测序等检查,对部分家系内成员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特点。结果本家系先证者为23岁青年女性,以认知障碍、癫痫为主要表现,逐渐进展。先证者母亲及兄长在青年时期出现类似临床症状,均在数年后去世。先证者头颅MRI示双侧大脑皮质广泛萎缩。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编码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SERPINI1基因c.1013A>G(p.H338R)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为既往国外已报道的致病突变。家系内临床表型一致,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共分离。结论对痴呆合并癫痫、肌阵挛的青年患者,要考虑SERPINI1基因突变所致FENIB的可能。

  • 标签: 家族性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包涵体脑病 痴呆 癫痫 肌阵挛 SERPINI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IS)小鼠神经功能障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组小鼠于造模后24 h给予低频(1 Hz)rTMS干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刺激组小鼠则同期给予假磁刺激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于rTMS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Zea-Longa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区域NLRP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选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脑皮质及海马区均出现大片脑梗死灶(P<0.01),且该区域神经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β及IL-18大量释放(P<0.01);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皮质及海马区脑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细胞中NLRP3表达明显减弱(P<0.05),IL-1β及IL-18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频rTMS干预可有效促进IS小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焦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元中NLRP3表达、抑制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重复经颅磁刺激 焦亡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