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和CT临床诊断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共60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腹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应用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高,可有效减少漏诊、误诊,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梗阻 CT诊断 腹部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针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分析运用X线以及多层螺旋CT产生的效果。  方法 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肺炎,开始收治时间为2020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随机等分,各33例,A组使用X线,B组使用多层螺旋CT,比较诊断效果。  结果 B组各型检出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开展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多层螺旋CT产生的价值比较高,检出率高于X线,可以广泛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肺炎 X线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DR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7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纳入者分别进行DR与CT检查,对比效果。结果 在脊柱椎管狭窄、脊柱曲度改变、骨片突入椎管、关节骨折方面,CT检查的检出率,要比DR高(P

  • 标签: 脊柱骨折 DR检查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检查与核共振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核共振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股骨头坏死检查结果。结果 对比发现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要高于CT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存在差距。(P<0.05)结论 同CT检查相比,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检出效率要更高,检出准确性也更高,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斑片状或不规则的信号区以及关节囊积液,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股骨头坏死。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CT 核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软拷贝图像(copy image of chest digital radiography,DRSC)的读片效果,并与胶片-增感屏高千伏X线胸片(high kV film-screen chest radiography,FSRHkV)对照分析,探讨尘肺诊断DRSC读片的可行性,为建立尘肺诊断的区域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6月,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从事铜矿或铅锌矿开采并接触矽尘的119名矿工作为调查对象。由三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各自独立对每个病例的DRSC和FSRHkV胸部X线表现分别作出判定和诊断,以多数医师认同的判定和诊断作为最终判定结果。以肺部主要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小阴影集聚和大阴影,以及诊断分期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成像方式一致性。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11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6.21岁。平均接尘时间7.38年。113例两种成像方式的肺部X线表现以p、q、r圆形小阴影为主,网状不规则影不明显,仅观察到1例FSRHkV判定p影DRSC判定q影,两者符合率99.12%(112/113)。另外6例均观察到巨大阴影。无尘肺和壹期判定符合率为95.51%(4/89);贰期和叁期判定均未出现差异(30/3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部圆形小阴影为主的矽肺X线表现,DRSC可以用于诊断分期读片。

  • 标签: 矽肺 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 圆形小阴影 诊断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干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MR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结合两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准确率以及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检出率更高,病灶误差更小。(P<0.05)结论 MR在干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肝细胞肝癌 CT MR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44例确诊的球形肺炎患者,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多紧贴或者靠近胸膜,以分布于肺的背部居多;病灶的直径介于2~5cm;均为单发,就形状上以球形居多,部分可见方形及楔形;患者的胸膜厚度增加;病灶密度均匀,以低密度、中密度居多,周围的密度降低;患者可见刀切征、局部充血征、晕征,部分可见钙化及透亮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球性肺炎的CT征象特异性明显,CT诊断时仔细观察征象,与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相结合多可准确诊断。当CT鉴别难度较大时需要及时进行活检。

  • 标签: 球形肺炎 多层螺旋CT 病灶 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确诊的3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分辨力CT对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为97.37%(37/38)。高分辨力CT对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为97.37%(37/38)。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图可见空洞、树芽征及磨玻璃密度与实变、结节和微结节等征象,部分患者可见胸水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高分辨力CT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高,在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分辨力CT 肺结核 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肋骨骨折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分析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以及DR影像技术产生的具体价值。 方法 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诊断为肋骨骨折,开始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随机等分,各30例,A组使用DR影像技术,B组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比较诊断价值。 结果 B组诊断准确率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肺灌注的成像对患者肺肿瘤其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07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44例肺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错构瘤患者有1例,曲菌球患者有1例,炎性假瘤患者有2例,非特异性炎症患者有1例,肺脓肿患者有5例,肺结核患者8例,肺癌患者26例,全部44例肺肿瘤患者经多层螺旋CT肺灌注后,对比分析患者病变其PS(表面通透性)、MTT(平均通过时间)、BV(血容积)以及BF(血流量)。结果对全部44例肺肿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表现为PS与BV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0和P=0.002)。如果采用BV值≥6为其恶性病变的域值,则其灵敏度显示为100%,其特异度显示为64.7%,其阳性的预测值显示为82.9%,其阴性的预测值显示为100%。如果采用PS值≥30为其恶性病变的域值,则其灵敏度显示为86.2%,其特异度显示为88.2%,其阳性的预测值显示为92.6%,其阴性的预测值显示为79%。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肺灌注成像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患者肺部肿瘤其血流的信息,可以为临床上的肺部肿瘤其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肺肿瘤 灌注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应用CT与MR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AP患者为观察目标,分别给予CT、MRI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予以对比。结果CT检查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30.0%,准确性为57.5%,与MRI检查的96.7%、100.0%、97.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AP诊断中,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全面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Shone综合征的疾病特点与外科手术效果,探讨本病外科治疗策略与技术关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收治的Shone综合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统计患儿基本特征、手术信息等资料。数据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其中男15例(68.2%),女7例(31.8%);完全型Shone综合征6例(27.3%),不完全型Shone综合征16例(72.7%);无患儿死亡。二尖瓣术后流速[(149.7±38.2) cm/s]较术前[(234.9±34.0) cm/s]明显下降(t=7.341,P<0.05);左心室流出道术后流速[(202.0±105.0) cm/s]较术前[(328.6±120.3) cm/s]明显下降(t=6.575,P<0.05);主动脉弓缩窄处术后流速[(186.1±60.9) cm/s]较术前[(347.9±100.8) cm/s]明显下降(t=7.630,P<0.05)。随访1年、3年及5年,分别有100.0%、91.7%及80.2%的患儿未发生并发症,2例患儿需再次手术。结论Shone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早诊断、早干预使患儿获益较大,但需长期随访,患儿远期面临再次手术的风险。

  • 标签: Shone综合征 二尖瓣瓣上环 降落伞二尖瓣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影像表现和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某年在我中心接受检查的疑似肋骨骨折的伤者3例,分别采用X线胸片检查法、普通CT检查法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方法进行检查,通过比较三种方法对肋骨骨折病情检查的检出率来判断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伤者肋骨骨折检出率高达96.29%,远高于X线胸片检查与普通CT检查。结论:检查肋骨骨折伤者时,采用三维螺旋CT重建法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并且可以更加直观清楚的观察伤者病情变化情况,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螺旋CT三维重建的应用与参考价值。方法:以我中心在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需要实施肋骨骨折法医鉴定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检查以及三维重建,分析不同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4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结果显示共有98处骨折,包括42处单发骨折与56多发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检查中的影像学评分均高于常规X线检查,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重视螺旋CT三维重建的应用,可保证影像学检查质量,提高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法医鉴定与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鉴定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选自2021年间我院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40人,A组、B组各20人,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SIT、BUT、治疗总有效率比B组好(P

  • 标签: 人工泪液 白内障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人的选择划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33)。参照组实施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按照医学美学原则实施手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96.97%,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81.82%,研究组患者改善率较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是96.97%,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是78.79%,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率相对较低(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生存率是96.97%,复发率是6.06%;参照组患者生存率是93.94%,复发率是6.06%。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生存率对比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医学美容的原则实施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率。

  • 标签: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 不同手术治疗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5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胃炎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