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四/躯干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治情况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7例新生儿四/躯干DVT患儿。总结患儿临床诊治情况和转归。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抗凝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7例DVT新生儿中男婴6例;足月儿5例;胎龄为(37.9±2.5)周,出生体重为(2 989±619)g,入院中位日龄2.0 d,确诊中位日龄为3.0 d。7例DVT患儿中除1例左股总静脉血栓患儿有患侧肢体肿胀外,其余病例均为入院后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7例DVT患儿中6例接受肝素抗凝治疗,分别为门静脉血栓4例、下腔静脉及肾静脉血栓1例和左股总静脉血栓1例,肝素治疗疗程中位时间为8.5 d(1.8~28.8 d),其中5例经随访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栓消失,另外1例血栓明显缩小但始终存在;6例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464.5±128.9)×109/L 与(142.5±104.2)×109/L,t=-5.019,P=0.004]和抗凝血酶Ⅲ水平[(67.08±28.87)%与(46.05±12.60)%,Z=-2.201,P=0.028]较治疗前升高,D-二聚体下降[0.392 mg/L(0.250~0.884 mg/L)与2.511 mg/L(0.755~14.033 mg/L),Z=-2.201,P=0.028],均无肝素相关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1例陈旧下腔静脉血栓患儿,未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经随访发现诊断270 d后血栓消失。结论四/躯干DVT在新生儿期可无特异性表现,对于血栓较大或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建议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至血栓消失,疗程的个体差异大,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DVT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四肢 躯干 肝素 治疗结果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如错位、感染、渗液、血栓、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尤其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受到广泛关注。UVC置入深度目前并无最佳估算方案。置管操作完成后,可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管端位置,尽量避免移位、错位导致的脏器损伤及并发症。UVC的留置时程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最佳留置时程尚无统一结论,需要进一步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2021年3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制定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防控指南》,这是国内第一部针对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本文将对脐静脉置管操作前评估、置管后管理的各个要点进行解读,从导管放置深度及尖端定位、集束化护理、脐静脉置管留置时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胸腹腔并发症的处理5个方面阐述并发症防控相关推荐意见。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并发症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尖端位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的留置时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 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44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接受UVC的3 020例早产儿。收集早产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一般基线数据、UVC留置时程及拔除原因、并发症类型及发生时间,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低位组(置入深度3~5 cm)和高位组(处于靠近右心房入口、第8~9胸椎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组间UVC留置时程和并发症发生率(例次/导管日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特征,Cox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置管时程的最佳截断值。结果3 020例早产儿中男1 624例(53.8%),出生胎龄29.9(28.4,31.6)周,出生体重(1 264±301)g,高位组2 172例(71.9%)。高位组与低位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不良孕产史、胎膜早破时间>18 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母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经UVC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位组UVC的留置时程长于低位组[7(6,10)比4(3,7)d,U=23.42,P<0.001]。高位及低位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及70.8例次/1 000导管日,高位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导管尖端移位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3、3.5、3.0例次/1 000导管日),低位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尖端移位(45.8、6.3、5.4例次/1 000导管日)。ROC曲线结果显示,高位组及低位组UVC留置时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及4.5 d;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位及低位组均随着UVC留置时程的延长,堵管、导管尖端移位、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例升高,其中高位与低位组的堵管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8,P=0.024),导管尖端移位和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CU住院早产儿的UVC并发症以堵管为主;低位UVC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建议低位UVC的留置时程超过4.5 d。留置UVC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婴儿,早产 脐静脉置管 位置 并发症 留置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