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蔡锷(1882—1916),字松坡,原名艮寅,后来投笔从戎,决心革命,改名锷,寓有砥砺锋锷之意。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县亲睦乡(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蔡锷村)的一个贫寒农家。蔡锷5岁时,父亲为了生计,举家迁往武冈州的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不久又迁山门洪庙(今洞口县山门镇)。6岁进私塾,10岁时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文词兼美的文章,尽享“神童”之誉。12岁时就读于樊锥门下。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湖南学政江标到邵阳举行院试,未满14岁的蔡锷受试史学、词章,以优异成绩入学为秀才。

  • 标签: 蔡锷 广西 结缘 投笔从戎 “四书” “五经”
  • 简介: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考试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将近1300年。因而,人们一听说“科考”二字,都会联想起考核内容不外乎六经、四书、三史、三礼、三传、八股文之类,至于科举考试中有“数学(古称算术)”的内容,恐怕至今鲜为人知。

  • 标签: 数学 科考 古代 科举考试 1904年 三十年
  • 简介:成语中常出现“冠、冕旒、填、绶、袂、袍、舄、履、屦”等之类的古代冠冕和服饰的名称,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早就淘汰不用了,但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至今还是保留在我们今天使用的报刊书籍上,这是历史文化沉淀之后所呈现出的精华。了解这些古代冠冕服饰的历史含义,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成语,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标签: 成语 服饰 古代 文化沉淀 历史
  • 简介:自古以来嵌地名的联语难度高,不过一旦嵌得好,其产生的欣赏价值也高。因而此类嵌地名联别具雅趣,深受世人所爱。广西容县人龚煜江先生曾作过一副嵌当地地名的妙联:

  • 标签: 地名 广西 欣赏价值
  • 简介:自隋唐创建科举取代门阀以来,由于科举制作为一种新事物,将读书、应试和做官三者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梯级整体,作为一种强调学识、面向社会、公开而稳定的制度,为广大中小地主知识分子甚至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跻身于统治集团,

  • 标签: 科考 古代 科举考试 面向社会 统治集团 知识分子
  • 简介:由于少年儿童的阅历浅,头脑中的疑问多,爱问"为什么".因此,科学课教师要在读懂课程标准、读懂教材的同时,尽量"读懂"学生,要根据一般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科学探究学习的路径.

  • 标签: 演示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图画 照片 电教媒体 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