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任何的写作,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想象你的读者。文学,在我看来是寻求认同的一个事业,你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你要去寻求认同。不管你是在商业上,还是去寻找知音的读者,或者需要编辑发表你的作品,都有一个寻求认同的过程,就是别人要认同你的修辞,你的观点,你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跟读者的交流。

  • 标签: 读者 想象 经验 写作过程 世界观 价值观
  • 简介:少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一个偶像。我跟少功平时交往比较多。应方方之邀,我们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有过两周的“秋讲”经历。我们两个人早饭、中饭、午饭都在一块,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交谈。我们也一起去演讲,参加学生的座谈。

  • 标签: 先锋作家 华中科技大学 文学创作
  • 简介:女的盖完了章,轻轻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腊月二十九,是个晴天,刮着北风。我跟父亲去半塘走差。半塘是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渔村,不久前的一场火灾,使它一时间远近闻名。父亲挎着一只褪了色的蓝布包袱,沿着风渠岸河道边的大路走得很快。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腊月二十九,是个晴天,刮着北风。我跟父亲去半塘走差。半塘是个位于长江边的小渔村,不久前的一场火灾,使它一时间远近闻名。父亲挎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包袱,沿着风渠岸河道边的大路走得很快。我渐渐就有些跟不上他。我看见他的身影升到了一个大坡的顶端,然后又一点点地矮下去,矮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过不多久,父亲又在另一个大坡上一寸一寸地变大,变高。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学校1971年9月,我开始上小学。那时我才七岁,还没到法定的上学年龄。奇怪的是,我们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属兔子的,属龙的只有我一个。母亲担心我落了单,找到了大队革委会主任,好说歹说,总算让我当了一名插班生。学校设在大队所在地的唐巷村,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因要自己准备课桌和凳子,母亲就

  • 标签: 乡村教育 教育人和事
  • 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无论《金瓶梅》还是《红楼梦》,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其关于“真”的理念的。首先是在佛道的“真妄”概念上,要求人能够看透尘世生活的幻象,回复无善无恶、无欲无求的澄明与安宁,从而完成对欲望和俗世的超越;其次则是在世俗人情社会的评价方面,让“真伪观”渗入传统的善恶观,并在暗中改变传统道德的定见和教条,重估价值,为精神与道德生活开辟新路。

  • 标签: 伦理学 传统道德 道德生活 《红楼梦》 《金瓶梅》 人情社会
  • 简介:一“保密”夏日,哪怕片刻之前万籁俱寂,不露声色,转眼间,却能听见一声惊雷轰然而至,天地顿时为之动容。历史行程中,偶尔也能听到这样的惊雷。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关于《金瓶梅》与阳明学的关系,研究界较少正面阐述。偶有论列,要么断定《金瓶梅》的作者属于阳明学一脉,与王学左派(尤其是泰州学派)渊源颇深;要么于《金瓶梅》中提炼出若干主题、旨趣和思想观念,并将它们与阳明语录特别是李贽的言论加以比照——比如有论者就从《金瓶梅》中抽绎出所谓的“尊情观”,并追溯其在阳明学思想脉络中的呈现。由于《金瓶梅》的作者至今没有定论,我们无法去考察《金瓶梅》的作者与阳明学门人师承交往的诸多细节,大部分的表述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猜测罢了。

  • 标签: 阳明学 《金瓶梅》 投影 泰州学派 王学左派 思想观念
  • 简介:1987年,齐鲁书社以“内部发行”的名义,出版了由王汝梅等校点的《金瓶梅》删节本。按照学校下发的通知,确有研究需要的教师,可以提交购书申请。当时,我还是华东师大中文系写作教研室的一名助教,抱着不妨一试的态度打了报告,居然获得批准。或许是此书过于“珍贵”了,我拿到书后并没有坐下来好好阅读,而是忙着四处向人炫耀。这就直接导致了此书在两个月后的失窃。

  • 标签: 梅花 《金瓶梅》 齐鲁书社 华东师大 王汝梅 教研室
  • 简介:1一年前,张清不顾来自家庭方面的巨大压力,与展新号远洋货轮的见习机械师韦利结了婚。最初的兴奋和沉醉消退之后,问题跟着就来了。韦利的货船一年中至少有七个月在海上

  • 标签:
  • 简介:1.当南风带着浓浓的雨意抖落了树梢的积雪,当池塘的封冻在阳光下消融,薄薄的冰面承受不住一只蝶蛹的重量;喜鹊的啼鸣像无数把锋利的剪刀,裁割着迟钝、甜蜜的寂静;当野花织出白色的冠冕,昆虫在泥土下蠢蠢

  • 标签: 故事 母亲 长工 天保 积雪 鸡窝
  • 简介:1994年前后,《欲望的旗帜》出版后不久,我就有了写作三部曲的打算。当时的想法既迂阔,又天真,希望用地方志的形式和结构去写一部三卷本的小说。也曾去图书馆翻阅大量方志、逸史和江南一带的民俗掌故,并作了一些笔记,但这部小说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再后来,不用说

  • 标签: 三部曲 写作 小说 图书馆 地方志 修道院
  • 简介:第一章招隐寺1"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那是仲秋的夜晚。虫声唧唧。从窗口吹进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她只有十九岁,中学生的音容尚未褪尽,身体轻得像一朵浮云。

  • 标签: 端午 长篇小说 电话 母亲 办公室 当代
  • 简介:<正>我在着手写《追忆乌攸先生》这篇小说时,第一次意识到了生命、记忆以及写作构成的那种神秘的关系.当时是在一辆拥挤而嘈杂的火车上,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汗渍和腐沤鱼虾的腥味.而窗外则是阳光明媚,青山如黛.树林,田野交替掠过.在长达十四个小时的旅途中,我在日记本上写完了这个故事,自始至终,我沉浸在一种隐隐的激动之中,几乎忘掉了时间.

  • 标签: 小说家 普鲁斯特 写作过程 米兰·昆德拉 威廉·福克纳 《老人与海》
  • 简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唐代诗人张碣的这首诗,因毛泽东的重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颇多学人引用。后两句语调冷峭,也很有幽默感。如今,"坑灰未冷"已近乎习惯用语,形容事变之速,常有出人意表者。秦始皇灭六国而有天下,期望江山长存,

  • 标签:
  • 简介: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司马迁《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妙文,读之脍炙人口,常有手不能释卷者。诸多篇什中最令我啧喷称奇、百读不厌的,当属《魏其武安侯列传》。此文人物传神,事迹精微,世态人情亦无奇不备。另外,此文独有的平行映衬、互为镜像之叙事法,实为天工人巧,咀讽涵咏,意味深长。魏其(窦婴)和武安(田蚡)皆有外戚门第背景。魏其忠信而沾沾自喜,武安险谲而纨绔恣骄;魏其奋迹戎行,以平吴楚之乱而名显,武安一无所能,倚宠怙势而身贵;魏其贵时,武安逢迎伺酒,跪起如其养子,武安势炙,魏其失意息影门墙,竟遭杀身之祸;

  • 标签:
  • 简介:1“概要”叙事和“场景”叙事是小说叙事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所谓“概要”叙事,指的是通过历时性“讲述”的方法对故事的本末加以概述性的陈述,它是小说最为古老、最为基本的叙事手段。而场景则直接提供画面,既包括“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事件,也包括一般的风景和场面描绘。柏拉图最早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并认为“概要”的讲述(telling)要优于“场景”的描绘(showing)。新亚里士多德学派和现代小说理论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甚至有人将侧重于概要叙事还是场景叙事视为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分野。意识流小说所建立起来的“共时性”叙事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尝试。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在同一个瞬间联想起并感觉到无数的生活和记忆画面,如果按照现实主义的方法,作家必须在这些画面中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者至少为这些画面的出现排定顺序。而意识流小说的出现则为作家同时提供所有这些画面给予美学上的保证。“时空倒错”和“自由联想”不过是其表面特征,意识流小说试图从根本上压缩甚至取消掉“概要”性叙事,而完全通过场景和画面的并置来展现时间。理论界似乎更愿意将这种共时性叙事看作是对电影或绘画的模仿。正如克洛德.西蒙曾指出的那样,“小说不再是示范讲解而是描绘...

  • 标签: 中的场景 小说中的 电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