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神经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神经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清创后采用逆行神经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后期经换药愈合外,其余患者转移的均血运良好,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色泽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术区瘢痕较轻,足跟活动良好,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平均88.3分,优6例,良1例。结论神经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转移修复跟腱外露。供区能直接缝合,具有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 标签: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阴囊即刻修复阴茎阴囊Paget病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21例确诊为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年龄42~74岁,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定阴性边缘,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所有患者均使用阴囊或阴囊联合其他手术方法修复缺损。观察存活情况,以及对缺损区域修复效果,随访Paget病复发情况。结果修复时单纯应用阴囊10例,阴囊联合其他7例,阴囊联合植皮4例。全部转移的阴囊血运良好,除2例植皮小部分坏死及1例供区延迟愈合外,其余1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30.6个月。绝大部分患者[20例(95.2%)]对术后阴茎及阴囊外形满意,全部转移无水肿表现;4例患者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1例在3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率为23.8%(5/21)。因局部复发病损较小,故局部复发病灶扩大切除后,再次成功利用阴囊邻近转移修复,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结论应用阴囊修复阴茎阴囊Paget病术后缺损,具有切取面积大、设计切取灵活、转移方便、血运可靠、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获得满意的术后阴茎及阴囊外形。对于难以单纯应用阴囊修复的病损,可联合其他或植皮方法进行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绝大多数的复发病损,仍可再次应用残留的阴囊皮肤形成阴囊进行修复。

  • 标签: 佩吉特病,乳腺外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阴茎 阴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修复中下腹壁、腹股沟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9例腹股沟或中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7~60岁,平均44.3岁。肿物扩大切除术后缺损面积为9.5 cm×10.5 cm~15.0 cm×18.0 cm,髂腹股沟大小为6.0 cm×11.0 cm~8.0 cm×15.0 cm,分别应用轴型、V-Y推进的方式修复缺损;9例患者中应用单侧髂腹股沟5例,双侧髂腹股沟联合2例,髂腹股沟联合阔筋膜张肌1例,髂腹股沟联合股前外侧1例。术后观察存活及缺损的修复情况,对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移植的均能覆盖全部受区创面,供区能直接缝合。除1例的髂腹股沟远端小部分坏死予二期行清创及全厚片移植修复伤口外,其余移植的均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0~8.5年,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局部外形良好、感觉无异常。结论中下腹壁或腹股沟区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较大且深在,大部分病例均可应用单侧或双侧带蒂髂腹股沟进行创面的修复,该血运确切,手术操作简单、耗时少,安全可靠,术后外形满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穿支皮瓣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髂腹股沟皮瓣 腹壁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织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组织的选择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6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6例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男性患者,年龄48~64岁,病灶面积为3 cm×2 cm~15 cm×6 cm。病灶扩大切除后缺损面积为8 cm×5 cm~22 cm×9 cm,均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根据创面位于下肢的部位、手术体位的选择、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背阔肌肌或带蒂神经进行创面修复,面积为11 cm×8 cm~26 cm×10 cm。5例游离或肌供区直接缝合,1例带蒂供区移植全厚片修复。观察术后移植组织血运及成活情况、片存活质量、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瘢痕癌复发及转移情况、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的组织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1例供区植皮者片存活良好。全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或裂开等表现。术后随访1~5年,均无瘢痕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移植组织质量良好,受区局部外形较佳,患肢活动功能良好;供区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切除术后有肌腱及骨等组织外露者,适用组织移植修复。可根据瘢痕癌的位置、手术体位、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来选择修复的组织,其中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或背阔肌肌为理想的修复选择,这2种组织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可直接缝合且功能不受影响。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瘢痕癌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切除及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确诊为NF1,且行整形性切除及修复的患者资料,修复方式包括直接缝合、及植皮。结果共纳入34例NF1患者(16例巨大NF1,其中2例为头面部巨大NF1,14例为四肢及躯体巨大NF1)。男14例,女20例,年龄16~46岁,平均30.4岁。病变部位累及头面部、胸背部、腰臀部、上下肢等全身多个部位。肿瘤面积65~2 080 cm2,平均252 cm2,9例经介入科会诊后行术前介入栓塞主干供血动脉。所有患者均成功根据术前制定的计划切除标记的瘤体,其中33例患者出血均可控,切除及修复均一期完成。1例女性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第1次切除手术中切除部分瘤体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予以先行加压包扎止血后行分期手术完成切除及修复。瘤体切除后直接缝合14例,其中2例术后1周内出现伤口裂开,在局麻下予以修整重新缝合后恢复良好。方式修复16例,其中5例患者因术后远端血运不良,行手术修整重新缝合,恢复良好。植皮方式修复4例,其中1例患者因部分片成活不良,行二次植皮手术修整,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2.6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恶变及1例患者瘤体复发明显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恶变,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NF1尤其是巨大NF1的切除修复需要根据瘤体的位置和大小制定合适的整形性切除范围,在控制出血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期切除和修复。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应用不同类型的修复方法,达到切除病变、保护形态功能的目的。

  • 标签: 1型神经纤维瘤病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