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建筑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对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也提出崭新的要求。特别是在融入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施工理念方面,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材料、“四节一环保”措施开展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促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为解决建筑装饰装修中的环保问题,本文对绿色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采用环保材料、优化施工流程等措施,以期为建筑装饰装修从业人员和工程管理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建筑 装饰装修 绿色材料 应用
  • 简介: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是国企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全面的管理企业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将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集中到统一的资金池中进行管理和配置,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本文围绕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国企如何将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金利用和管理。具体探讨了国企融资管理、预算执行管理、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策略,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绩效评价等具体措施。最后,本文总结了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对国企发展带来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国企的管理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国企 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显著加快,生态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工业化和建筑行业中的大范围工程建设活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资源供应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加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在当今林业产业的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业产业的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问题,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生态 林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阶段女性常见不适症状,其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对身体、心理均产生不良影响,患者承担的症状负担重,且增加老年阶段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社会医疗负担。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运动康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效果,以期为开展相应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运动康复 综述
  • 简介:摘要原发性咽鼓管结核为起源于中耳咽鼓管的结核,极为罕见,至今Pubmed上仅有2例报告。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一个短而复杂的沙漏状结构,一旦出现功能障碍或闭塞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OME),而OME可进展为乳突炎。本文报道1例导致OME及乳突炎的原发性咽鼓管结核,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作者: 任常 冯力民 段华 朱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北京 100006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发病率高,黏膜下子宫肌瘤常造成明显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一线微创手术治疗方式。2021年12月,国际妇科内镜学会(ISGE)制订了“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指南”,为临床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提出了具体的推荐建议。本文对此指南中的推荐建议进行解读,便于中国妇产科同道借鉴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浓缩物,是近年来组织再生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PRP可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可引起月经异常、不孕及反复流产等,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生殖和生理功能,而且现有治疗措施无法确切实现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因此,近年来的研究对PRP在IUA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中的作用进行新探索,显示PRP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本文将从RPP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的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IUA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再生修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2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和外周肌层(outer myometrium,OM)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45例为子宫腺肌病组(其中增生期23例,分泌期22例),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或宫颈癌Ⅰa期等切除子宫的非腺肌病患者34例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22例,分泌期12例)。子宫切除后立即进行组织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B1和CB2 mRNA和蛋白表达,并比较CB1和CB2表达水平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组CB1和CB2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B1 mRNA:0.119±0.064比0.000±0.010,P<0.001;CB2 mRNA:0.048±0.033比0.005±0.009,P<0.001;CB1蛋白:1.76±0.12比1.14±0.15,P<0.001;CB2蛋白:1.89±0.15比1.13±0.18,P<0.001)。在子宫腺肌病组以及对照组子宫EMI以及OM,CB1 mRNA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子宫腺肌病组,CB1 mRNA的表达在EMI显著高于OM(增生期:0.119±0.064比0.059±0.035,分泌期:0.124±0.067比0.053±0.044,均P<0.001),但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R2=0.291,P<0.001)。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中CB1和CB2的表达均上调,且在EMI中的表达高于OM。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而CB2的表达与痛经程度无明显相关,提示CB1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发生。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大麻素受体 子宫肌层 痛经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障碍并伴有纤维化的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育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等特性用于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在临床探索性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以改善患者的生育结局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聚焦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生育结局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损伤所致的宫腔粘连是子宫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除了引起内膜及宫腔的形态结构改变,还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影响相关因子的表达。宫腔粘连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重塑内膜和宫腔的形态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妊娠率及活产率仍不理想。近年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达到功能性修复子宫内膜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并且已有研究取得初步进展。本文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宫腔粘连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容受性 治疗
  •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阶段女性常见不适症状,其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对身体、心理均产生不良影响,患者承担的症状负担重,且增加老年阶段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社会医疗负担。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运动康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效果,以期为开展相应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运动康复 综述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SEOC)是同期原发于子宫内膜与卵巢的两个独立性肿瘤,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由于现有病理诊断标准的局限性,易误诊为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或转移性卵巢上皮性癌;然而SEOC与转移性癌的治疗及预后不尽相同,可能导致过度诊断与治疗。虽然近年来的分子研究提示,SEOC可能为转移性肿瘤,但对于此类肿瘤“限制性转移”的机制尚无法阐明,也无法解释其较转移性肿瘤预后好的原因,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从近年来SEOC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SEOC与Lynch综合征的关系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中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AM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8例作为AM组,选择同期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或子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CXCL12、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XCL12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CXCL12和CXCR4蛋白在AM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9±0.025、0.226±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3±0.018、0.178±0.026,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XCL12和CXCR4蛋白在AM组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2±0.045、0.126±0.0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91±0.029、0.099±0.0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CXCL12和CXCR4 mRNA在AM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31±0.12、8.49±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0.10、1.36±0.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XCL12和CXCR4 mRNA在AM组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11±0.12、8.4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0.08、1.46±0.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M组中CXCL12与CXCR4 mRNA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478、0.542,P均<0.05)。结论AM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CXCL12、CXCR4的表达增加且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可能协同作用参与AM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CXCR4
  • 简介: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由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和北美绝经学会于2014年提出并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GSM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少有专门针对GSM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对GSM的临床处理大多依据主观经验,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依。因此,提出针对GSM临床诊疗及长期管理的专家共识十分必要。本共识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妇产科同道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携带MSC内的多种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成分,能够高效穿透多种生物屏障,改变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情况,逐渐发展成一种高效的药物载体和基因治疗制剂。更重要的是,MSC外泌体能够模拟并发挥MSC的功能,有效促进组织再生能力,调节损伤局部的免疫反应,从而成为MSC治疗的潜在替代方案。目前,对于MSC外泌体在妇产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开始起步。本文聚焦MSC外泌体在女性生殖系统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归纳分析其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DICER1综合征于1996年首次报道,是1种罕见的基因遗传性疾病,由于DICER1基因突变导致机体易患各种良恶性肿瘤,主要为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胸膜肺母细胞瘤、囊性肾瘤、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睫状体髓质上皮瘤、子宫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编码核糖核酸内切酶的DICER1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微小RNA的合成与表达障碍,诱发肿瘤。目前,国内对该疾病鲜有报道,国外对该疾病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诊疗标准,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对DICER1综合征的遗传基础、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监测和管理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内镜技术在门诊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阴道内镜检查200例(研究组)、实施传统宫腔镜检查20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时间、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者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5.47±13.03)s比(42.13±25.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1.88±1.58)分比(3.15±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0(6%)比34/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Likert五分量表法,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64、120、12、4、0例和6、142、22、28、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14、74、10、2、0例和38、118、26、1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失败率分别为0(0/200)和1%(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内镜技术微创安全、简单、高效,可明显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查。

  • 标签: 阴道内镜 门诊宫腔镜检查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均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既往的研究显示,两者在患病风险、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疾病进展及转归上相互影响、相互关联。AITD通过失衡的激素代谢及异常的免疫调节可能成为介导内异症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并影响内异症患者的正常月经及受孕;同时,内异症可能作为AITD,尤其是Graves病的高危因素,增加后者的发病及恶变风险。本文对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内异症的潜在病因机制及靶向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并启发临床医师在对两病进行诊治时,进行必要的联动思考和筛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学分析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分析临床上抗感染药物的药学特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中8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患者中,左心衰竭感染率最高为15%,其次为多发伤为10.4%;79张处方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常用抗感染药物有头抱克洛、青霉素G、阿奇霉素等。其中,头抱克洛使用最多,占38%;青霉素G使用率占,占20.2%;阿奇霉素使用率占15.2%;80例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后均得到痊愈,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抗感染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及其病原菌分离试验等选择合理的抗感染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学分析 治疗效果 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