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膜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型主动脉瘤的急救处理流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91例破裂型主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资料及住院资料。其中12例因失血量过多术前死亡,余79例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死亡组(n=12)与术前存活组(n=79)、开放手术组(n=50)与腔内修复手术组(n=29)、术后死亡组(n=23)与术后存活组(n=56)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术前血压下降、术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死亡23例。术前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分别为(77±11)岁、(18±5)h、(469±150)μmol/L,(4 140±1 743)ml,术前存活组分别为(70±10)岁、(12±8)h、(228±174)μmol/L、(1 358±1 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手术组与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主动脉阻断率分别为100(50,175)ml、(3.2±0.9)h、13.8%,优于开放手术组的1 700(600,3 425)ml、(5.2±1.1) h、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8)岁、(4.1±1.7) h、(456±172)μmol/L、(2 024±1 687)ml、100%、100%,术后存活组分别为(68±10)岁、(2.7±2.2)h、(135±26)μmol/L、(1 085±825)ml、21.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破裂型主动脉瘤患者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相关。有条件者,血管腔内修复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动脉瘤,破裂 急救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2)。术后3个月LAPPG组患者的Hb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8.7±16.0)、(41.2±4.8)g/L,与LADG组的(118.2±14.1)、(38.4±4.7)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6;t=2.097,P=0.041)。根据Clavien-Dindo分级,LAPPG组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9.0%、LADG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症状评估量表问卷评分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LAPPG组在倾倒综合征和生活不满分量表中得分更低(t=-2.706,P=0.008;t=-2.893,P=0.004)。结论LAPPG手术用于EGC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术后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恢复,术后患者较少发生倾倒综合征,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改良回肠通道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分析12例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安全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胃功能,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手术,近端胃切除 手术,腹腔镜 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