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对其管理对策做出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收治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5%,高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3.38±2.58),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管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贫血患者30例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贫血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自觉症状逐步好转,包括头晕、疲乏、心悸气促等,个体活动耐力增加。皮肤黏膜出血逐步吸收、减少,无新发出血的表现。体温正常,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黏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及治愈。

  • 标签: 贫血 临床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单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P<0.001;14.8%(441/297),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P<0.001;10.3%(113/332),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单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单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卵裂期胚胎 桑椹胚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015年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d最佳视力>0.5为38例(眼)占63.33%;最佳视力0.3~0.5为14例,占23.33%;最佳视力<0.3为8例,占13.33%。术后1周最佳视力>0.5为43例(眼)占71.67%;最佳视力0.3~0.5为12例,占20.00%;最佳视力<0.3为5例,占8.33%。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5为46例(眼)占76.67%;最佳视力0.3~0.5为11例,占18.33%;最佳视力<0.3为3例,占5%。少量病患出现了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视力,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临床分析
  • 作者: 王哲 梁宁 Tayfun Kanat 石晗 赵静 杨龙会 许家杰 曹洪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18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2009年行业专项办公室,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标准指南组,北京 100700,土耳其巴格西拉培训与研究医院传统和补充医学中心,伊斯坦布尔 999024,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东西医学中心 90024,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土耳其是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总统共和制国家。2003年医疗改革后,该国医疗保险几乎覆盖全民。导致土耳其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肺癌,且下呼吸道感染、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致死率增长较快。1991年《针灸实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针灸正式获得土耳其政府的认可。2014年至今,《传统与补充医疗实践法规》明确规定,只有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及牙医方可进行针灸治疗。目前,土耳其针灸治疗应用相对简单;中药在土耳其仍受农业部管辖,尚不能作为药品进入土耳其。建议在针灸推广过程中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明确两国中药质量标准的差异,以当地高发病入手突出中医优势,加强中医药在土耳其的推广力度。

  • 标签: 医学,传统 土耳其 国际合作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 作者: 黄先琪 蔺亚妮 刘恩彬 邢飞 王哲 陈雪晶 陈龙 马婧婷 秘营昌 汝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 标签: 白血病 癌基因蛋白质类,融合 突变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外尤文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外尤文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骨外尤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EWSR1基因重排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病例特点及发生肠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新生儿中肠扭转病例资料,发生肠坏死的病例为肠坏死组,并从无肠坏死患儿中随机抽取约4倍于肠坏死组病例数的患儿为无肠坏死组,比较两组个人史、发病日龄、首发症状、入院2 h内生命体征、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临床结局、入院2 h内实验室指标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肠扭转发生肠坏死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有效预警指标。结果(1)231例中肠扭转患儿中,手术时已出现肠坏死21例,占9.1%(21/231),无肠坏死组共纳入87例。(2)肠坏死组入院2 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钾水平均高于无肠坏死组(P<0.05)。入院日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钠、pH及BE水平均低于无肠坏死组(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2 h内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钠水平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低pH为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相关因素。(4)C反应蛋白单独预测中肠扭转发生肠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切点值为9.88 mg/L,敏感度76.2%,特异度94.3%。血清白蛋白单独预测中肠扭转并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最佳切点值为36.65 g/L,敏感度70.1%,特异度94.3%。结论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增高及血钠、血清白蛋白、pH降低对判断新生儿中肠扭转是否发生肠坏死有一定帮助,其中C反应蛋白>9.88 mg/L和血清白蛋白<36.65 g/L为较好的预警指标。

  • 标签: 中肠扭转 肠坏死 相关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 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 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 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 564/3 087)升至2018年的98.8%(5 839/5 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 387/3 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 885/5 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 087)升至2018年的33.1%(1 954/5 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 387)升至2018年的91.7%(3 562/3 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 561/4 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 907/6 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新报告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内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选取对象为60例早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眼均近视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分别应用针刺疗法和皮内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差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所提升,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指标更优,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差值更大,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中,皮内针疗法和针刺疗法均对提高患者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皮内针疗法的疗效更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屈光度变化,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针刺疗法 皮内针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和盆底肌力康复训练。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观察者患者的痊愈情况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72.41%(21/29)、17.24%(5/29)、10.34%(3/29)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31.03%(9/29)、41.38%(12/29)、27.59%(8/29),(P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经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应用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的12例婴幼儿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为113 d,年龄范围为22~337 d,体重(4 973±1 978) g,收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例婴幼儿手术时间为(58.8±11.7) min,均放置双腔硅胶球囊管;术后开奶时间为(4.0±1.4) d,达到全奶量时间为(12.3±4.0) d。术后随访10~26个月,2例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予以药物处理后恢复;1例因造口管松脱出现球囊堵塞幽门造成胃出口梗阻,予以更换纽扣式造口胃饲管后恢复;共6例将双腔硅胶管更换为纽扣式造口胃饲管;8例已拔除胃造口管,术口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关闭;余4例胃造口管均固定良好,可完全依赖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均无胃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瘢痕小,更安全、美观,值得推广。

  • 标签: 胃造口术 腹腔镜 婴幼儿 疝钩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例,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4例患儿,男女各2例,中位年龄6岁。发生于膀胱者2例,肾脏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和输尿管1例以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形态为主,肾脏病例大部分呈纤维瘤病样结构,膀胱的另1例组织学类似结节性筋膜炎。3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呈弥漫胞质阳性;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4)和/或结蛋白(2/4)。荧光原位杂交2例检测到ALK基因断裂,肾脏病例示ROS1断裂。ALK断裂阴性的膀胱病例和肾脏病例分别检测到FN1-ALK和TFG-ROS1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泌尿系统中除了膀胱,肾脏和输尿管也可发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诊断需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考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及传播过程,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杭州市2022年1月26日至2月3日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表现等信息,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疫情传播链。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感染来源为H公司进口生产物料,早期以"物传人"的形式传播,随后因工作接触等造成公司内传播,进而通过生活接触、公共场所暴露等方式在家庭、公司/单位、婚宴、母婴馆等地导致共计30起聚集性疫情。此次疫情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1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62例;中位年龄33岁,年龄范围5月龄~85岁;主要分布在滨江区(49例,42.98%)、富阳区(45例,39.47%)和萧山区(15例,13.16%);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28—31日,临床表现以咽部不适(45例,39.47%)、咳嗽(43例,37.72%)和发热(27例,23.68%)为主。基本再生数R0为2.18,实时再生数Rt于2月1日降至0.77;中位潜伏期4.0 d,中位代间距2.5 d。结论此次聚集性疫情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1.1引起,并通过"物传人"的方式引发聚集性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奥密克戎变异株 流行病学 物传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本次共调查23 833人次,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6 mSv,受监测人员中年有效剂量超过1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1)为4.32%,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5)为0.10%。2014—2018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5年间监测从事诊断放射学人员有17 909人次,占总监测人次的75.14%;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为0.329 mSv,其他工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分别为0.318、0.283和0.269 mSv,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9,P<0.001)。结论江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核医学受照剂量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较高,建议加强核医学及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外照射 个人剂量 热释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程序化管理流程在产前诊断为梨状窝瘘(pyriform sinus fistula,PSF)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16年1月制定了产前诊断PSF的程序化管理流程,即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颈部囊肿后进一步完善MRI检查确诊为PSF,并对气道受压程度进行评估,生后即留置胃管,禁止经口进食,完善CT/MRI及相关术前检查后限期行手术治疗。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按该流程进行管理的8例PSF患儿。总结产前诊断、生后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产前:8例患儿首次产前超声检出颈部囊肿的孕周为(27.1±4.1)周,所有囊肿均位于左侧,产前MRI提示囊肿最大径为(32.0±12.2)mm,气管推移指数为(10.9±2.8)mm。(2)生后: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出生胎龄为(38.0±0.9)周,出生体重为(3 020±459)g。1例因宫内气管推移指数为17.4 mm,行产时气管插管。患儿生后均禁止经口进食。生后行CT/MRI检查中位日龄为2.5 d(1~8 d),囊肿最大径为(40.6±6.9)mm,囊内均可见气泡影。术前感染指标不高,手术日龄为(8.6±2.3)d,术中均未见囊肿感染,均完整摘除囊肿及高位结扎瘘管,手术用时为(95.0±19.6)min,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5 h(3~71 h),术后住院时间(8.8±1.0)d,无一例出现声嘶等并发症。门诊结合电话随访4~5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程序化管理流程能够为产前诊断PSF病例的生后诊治提供正确的指导,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梨状隐窝 产前诊断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病例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兰州市SARI病例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SARI病例的咽拭子、痰液及少量肺泡灌洗液样本2 571份,同时收集病例资料和临床信息,将监测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0岁~、1岁~、5岁~、15岁~、60岁~),采用多重Real-time PCR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 571份样本中共检出9种病毒,总阳性率24.66%。其中排在前4位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8.71%)、鼻病毒(4.60%)、流感病毒(4.40%)、副流感病毒(3.85%)。0岁~组婴儿占比最高(36.37%),阳性检出率最高(26.95%),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最多(13.05%),5岁~组鼻病毒检出率最高(6.13%),15岁~组和60岁~组检出率最高的是流感病毒,分别为9.75%和6.35%,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P=0.038),每年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兰州市SARI病例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不同年龄组优势病毒不同,冬春季为流行季。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住院病例 呼吸道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