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历代的法典编幕者莫不以贯通经史者为之,尤以汉唐之际为最。本文梳理自汉代以降,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的法典编基者,其中不是经学大师、儒学名家,就是深谙狱讼的法官,而这些法官也都颇具儒学背景。正是因为这些一流学者参预法典编幕,才使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华法典能够远播中外,成为当时世界法学的顶峰之作。

  • 标签: 律学家 经义决狱 法典编纂
  • 简介:死刑复核是指国家相关部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依法进行审查核准的特殊诉讼程序。唐代十分重视对死刑的复核,除皇帝本人拥有对死刑的最高复核权外,中央多个机构还拥有对死刑复核权,如刑部从司法体系内部对死刑进行复核,门下省和中书省则以立法机关的身份对死刑进行复核,尚书都省作为尚书省的行政监督机关通过行使复核权对死刑进行行政监督,而御史台从监察角度对死刑进行复核,最后由皇帝亲自复核。唐代多方位的死刑复核制度反映了皇权的强化和中央集权体制在司法领域的完成。

  • 标签: 死刑 死刑复核 皇帝 覆奏
  • 简介:一从传统的学术观念出发,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法为基础,而西方法律则是以民法为基础.这正是传统说法的所谓中华法系与西方罗马法系的重要区别所在(普遍认为罗马法系是以民法为基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在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在其名著中早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 标签: 清朝末年 古代法律 刑律 《大清律例》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普遍承认儒家的"六经"为其原典,研究法律文化应遵循其原典精神实质。武帝独尊儒术,将"五经"入学官,从此经学成为儒家的专学,五经的原典精神也就成为儒家的理论,经学思想同时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汉儒又用经义决断疑狱,经学与法律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法系的原典。这种原典文化与刑律的完满结合由《唐律疏议》的编纂而完成。中国古代法典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水准,与参与立法者都是当时最具实力的"通识之士"、由硕儒编修有着直接关系。中国自古以来极为重视法典的修纂,其宗旨并不在于个别法条的轻重缓急,更在乎整体法典所内涵的原典精神。

  • 标签: 原典 法典 法律文化 经史文化
  • 简介:清末修订新刑律是清政府在国际压力下被迫按西方法律体制进行的一次刑法改革。对于这次修律活动,一般认为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标志。但从近代世界先进国家的整体状况而言,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中国刑法在体例上非但不比各国落后,甚至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刑法典之一。从清末到现在,我国共产生了七部刑法典,都是以西方法律为依据,没有照顾到我国固有的法律文化传统,应引起注意。

  • 标签: 刑法典 刑事立法 大清律例 清政府 刑法现代化 大清新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