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既使接受根治性手术,预后依然欠佳且易发生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有效地清除或杀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但当前预防性HIPEC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仍缺乏安全性评价。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D2根治术联合HIPEC在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130例行标准胃癌D2根治术+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2)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3)根治性切除;(4)至少接受1次HIPEC治疗。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不全;(2)术中发现肿瘤转移;(3)伴发其他肿瘤。HIPEC治疗方法:所有患者D2根治术后均立即行首次HIPEC治疗,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第2次及第3次HIPEC则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耐受程度开展,每2次HIPEC治疗间隔为48 h。本研究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2)治疗情况;(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采用美国卫生及公共卫生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出现的2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低白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减少、创口并发症、腹腔感染、肺感染、胃肌软瘫、贫血、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胸腔积液、腹胀、肝功能受损,最终由一名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对上述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并对患者做出安全性评价;(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性79例(60.8%),中位年龄59(54,66)岁,体质指数(23.9±7.4)kg/m2,肿瘤大小为(5.4 ± 3.0)cm,100例(76.9%)患者神经受侵犯。(2)治疗情况:130例患者均行根治术+HIPEC治疗,125例(96.2%)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345.6±52.3)min,术中失血量为(82.0 ± 36.5)ml。行1次HIPEC者54例(41.5%)、2次HIPEC者57例(43.8%)、3次HIPEC者19例(14.6%)。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 7.5)d。(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共有57例(43.8%)患者在HIPEC治疗后发生71例次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以术后低白蛋白血症(29/130,22.3%)、中度及以上贫血(20/130,15.4%)为主,其余包括肺部感染5例(3.8%)、骨髓细胞减少4例(3.1%)、腹腔感染3例(2.3%)、肝功能受损3例(2.3%)、创口并发症2例(1.5%)、腹胀2例(1.5%)、吻合口漏1例(0.8%)、胃肌软瘫1例(0.8%)、肠道梗阻1例(0.8%),无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缓解。(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接受1次、2次和3次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346,95%CI:1.069~5.150,P=0.034)及神经侵犯(OR:2.992,95%CI:1.050~8.523,P=0.040)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HIPEC治疗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2根治术+HIPEC的治疗策略并不会显著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年龄>60岁和神经受侵犯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防 胃癌 进展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外科的迅速发展,结直肠癌病人预后明显改善,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医疗水平差距依然存在。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作为未来网络发展方向,拥有高带宽、大连接等优势,有利于远程医疗的发展。笔者结合结直肠外科发展现状,探讨5G在结直肠外科中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利用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解决结直肠外科现有问题并创新诊断与治疗方法,推动结直肠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结直肠外科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远程手术 远程检测和随访 网络数据平台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30例术后未行HIPEC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静脉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IPEC治疗会增加骨髓抑制(P=0.029),而且骨髓抑制的发生与进行HIPEC的次数相关(P=0.0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热应激处理,观察热应激下CAFs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提取结肠癌组织(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新鲜组织标本)原代培养的CAFs,收集43 ℃热应激下处理1 h的CAFs上清液作为热应激条件培养基,37 ℃持续恒温的CAFs上清液作为恒温条件培养基,处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实验室保存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1在条件培养基中的表达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在72、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5,P<0.05;t=3.866,P<0.05)。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热应激组48 h划痕愈合率为(38.9±6.2)%,高于恒温组的(14.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5);Transwell体系共培养,热应激CAFs组48 h迁移结肠癌细胞计数为(173±30)个,高于恒温CAFs组(5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1,P<0.01)。热应激条件培养基上清中的IL-11相对吸光度值较恒温条件培养基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0,P<0.05)。结论热应激CAFs可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过程可能与IL-11的旁分泌调节有关。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结肠癌 热应激 增殖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