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史君墓是丝绸之路上北周时期重要的粟特人墓葬之一,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现藏于陕西省西安市博物院。该墓虽已被盗扰,但它仍是目前保存较好、也较为完整的粟特人墓葬。史君墓石椁浮雕图案丰富,尤其是史君墓东壁在整个棺椁壁画中细节程度最高,在国内出土的同类场景中属于精美者。本文将重点放在史君墓的棺椁东壁——史君夫妇亡灵穿过钦瓦特桥时的景象,先后从史君夫妇过桥由右至左的场景顺序介绍其画面的构成、图像寓意及文化蕴含来解释“天国之桥”。此外,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也存在亡灵过桥升天的场景,乃后世奈何桥的前身和祖型。史君墓中亡灵穿过钦瓦特桥的景象与汉画像中车马出行的题材有着相似和不同之处。由此看来,史君的墓葬形制既吸收了汉民族的制度,又努力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这对于研究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有关键作用。

  • 标签: 史君墓 生死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以癫痫性痉挛(ES)为主要发作形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提高对此类患儿手术及术前定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以ES为主要发作形式的患儿资料。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发作形式、病因、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方式、病理及预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儿手术效果。通过比较疗效良好(Engel Ⅰ)和疗效不良(Engel Ⅱ~Ⅳ)患儿的特点探索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25例患儿,其中男16例(64.0%),女9例(36.0%);起病年龄(0.81±0.68)岁,手术时年龄(2.98±1.63)岁,手术时病程(2.17±1.48)年。84.0%(21/25例)的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局灶性发作(19例)最常见。所有患儿头颅MRI均有明确病变,11例(44.0%)累及1个脑叶,14例(56.0%)累及多脑叶或半球。最常见的病因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3例),其次为发育性肿瘤(3例)。患儿均行切除性手术,其中病变切除3例,单脑叶切除9例,多脑叶离断3例,大脑半球离断10例。随访4.0~5.5年,1例失访,余24患儿中,EngelⅠ级18例(75.0%),EngelⅡ级2例(8.3%),Engel Ⅳ级4例(16.7%)。癫痫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者预后良好(P=0.006)。结论1.手术治疗对病灶明确的ES患者效果肯定。2.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可能提示手术预后良好。3.如ES有局灶性起源的可能且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应尽早排查有无结构性病因。

  • 标签: 儿童 癫痫性痉挛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