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实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行动脉夹闭25例,夹闭加包裹7例,动脉包裹2例。术后严重血管痉挛9例,重残8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和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治疗大脑中动脉的基础和保证。

  • 标签: 显微手术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探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为50%~9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临床功能预后之间的潜在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基于CFD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壁切应力比(wall shear stress ratio,WSSR)、压力比(pressure ratio,PR)、血流流速比(velocity ratio,VR)、横截面积比(area ratio,AR)、质量流比(mass flow ratio,MFR),基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预后良好组28例,预后不良组22例。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高血压患者(81.82% vs. 50%,P=0.020)、糖尿病患者(59.09% vs. 28.57%,P=0.030)和高脂血症患者均更多(54.55% vs. 25%,P=0.033),入院NIHSS评分(8.82±4.69 vs. 5.96±3.42;P=0.038)及24 h NIHSS评分(8.00±5.38 vs. 4.39±3.43;P=0.027)均更高,WSSR (3.04±1.56 vs. 8.68±9.67,P=0.002)、VR (2.02±0.59 vs. 3.65±2.16,P=0.000)、AR (1.30±0.13 vs. 1.62±0.34,P=0.000)及MFR (1.42±0.31 vs. 1.94±0.84,P=0.008)均更低,PR (0.99±0.01 vs. 0.97±0.04,P=0.011)更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r=0.334,P=0.018)、糖尿病(r=0.295,P=0.037)、入院NIHSS评分(r=0.425,P=0.002)、24 h NIHSS评分(r=0.472,P=0.001)、WSSR (r=-0.299,P=0.035)、VR (r=-0.384,P=0.006)和AR (r=-0.472,P=0.00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WSSR、VR、AR、MFR及高PR更易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且WSSR、VR和A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呈负相关。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计算流体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AVF)假性动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92例AVF假性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平均穿刺次数、假性动脉手术率、假性动脉体大小及个数、假性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次透析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假性动脉体大小小于对照组,假性动脉体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假性动脉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AVF假性动脉患者单次透析平均穿刺次数,降低假性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假性动脉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假性动脉瘤 专项护理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在颅内未破裂动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其对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7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在术前仅接受传统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处理(经典组),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5例患者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改良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经典组与改良组术中可视血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7/110)和1.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5/110)和2.4%(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10/110)和21.2%(3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6%(15/110)和19.4%(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发生,尿道黏膜出血及牙龈出血均为一过性,均自行缓解。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时,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基础上,术中预防性加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术中可视血栓事件的发生,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 安全性 血栓事件 支架辅助 弹簧圈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 2018年 06月至 2019年 05月接收的 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 38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 38例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比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缺损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实施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方案,对手足部皮肤受损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会损伤患者主干血管,且耐磨性较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部创面 修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肝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肝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肝动脉血栓、肝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例64岁男性喉癌术后咽瘘患者,患者咽部皮肤软组织类圆形缺损,直径约2.5 cm,形成咽瘘。分两次手术对其进行修复。一期手术中设计并切取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将皮瓣翻转180°后形成衬里,通过瓦合及嵌合技术,增加皮瓣与瘘口周缘的贴附面积,封闭瘘口,继发创面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吸引治疗。二期手术植皮封闭创面,患者瘘口得到完全修复。术后随访2年,咽瘘无复发,供区隐蔽,外形良好,患者能经口进食,借助电子喉可以部分恢复发音功能,修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咽,瘘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炙甘草汤辅助治疗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lesion,BCL)术后心律失常(coronary arrhythmia,C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BCL术后CA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胺碘酮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减炙甘草汤。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OLQ-10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血浆(还是血清)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和ESR,ELISA法检测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cTn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观察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27)。观察组治疗后心慌气短、惊恐易怒、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8、9.88、4.87,P值均<0.01),躯体功能、独立能力、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9、6.32、5.76,P值均<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ESR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59、8.30、8.80,P值均<0.01);血清cTnT[(33.45±3.44)mg/L比(39.71±4.02)mg/L,t=8.37]、CK[(70.49±7.32)U/L比(82.15±8.41)U/L,t=7.40]、BNP[(223.41±20.36)ng/L比(244.58±20.74)ng/L,t=5.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悸、胸闷、头晕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4、11.91、5.75,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为32.0%(1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结论加减炙甘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BCL术后C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炙甘草汤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流动力学 血清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微创介入治疗术后形成胆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三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资料。筛选术后随访证实的胆汁患者,总结胆汁的分类和治疗。结果共筛选出43例胆汁患者,其中14例需要治疗,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29~85)岁。根据治疗方法和部位不同将胆汁分为:肝外胆汁(2例),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单纯性胆汁(10例),行经皮胆汁引流术;感染性胆汁(2例),同时行经皮胆道引流术及经皮胆汁引流术。结论胆汁是肝脏疾病介入治疗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将其分类指导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 标签: 胆汁瘤 介入治疗 引流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一种来源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神经系统肿瘤,因磁共振存在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胶质的分级、术后评估生存期和治疗效果等。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量化微观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显示病理组织的微观结构改变的技术,可以用于显示胶质复杂的微观病理变化,因此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全文就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引申的多模型定量技术在临床中的进展应用予以介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扩散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及单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结直肠癌脑实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数据库纳入的结直肠癌脑实质转移患者98例,其中行SRT者46例,行SRS者5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的局部肿瘤控制时间、中位生存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SRT组与SRS组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6.1%与67.3%;两组患者12个月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8.3%和83.9%,无统计学差异(P=0.689);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6个月,其中SRT组为10.8个月,SRS组为12.7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12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OS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是:肿瘤数目>3枚(P=0.026)、GPA评分较低(P=0.035)及没有系统治疗模式和贝伐珠单抗应用(P=0.001);两组患者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RT与SRS均是治疗结直肠脑转移的有效方式,系统治疗模式的协同应用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脑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诊断脑胶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胶质。其中,14例采用MRS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试验组),18例仅行常规MRI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后确定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脑胶质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例脑胶质患者均顺利完成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感染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试验组的诊断准确比例为13/14,高于对照组的10/18,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应用MRS可明显提高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手术诊断脑胶质的准确性,其对活组织检查手术靶点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诊断 磁共振波谱学 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指标情况后进行分析,探究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疾病治疗时的应用和疗效影响。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本院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反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中,观察组CD279、CD152、CD28平均荧光强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疾病临床治疗中,验证了PD-1抑制剂结合化疗治疗效果效果显著,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 标签: PD-1抑制剂结合化疗 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短期疗效 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