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电流刺激、超声波、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其中红外应用最为广泛,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但红外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有必要研究红外的作用特点及其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光疗法 红外光 光生物调节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综合消肿疗法(CDT)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ESWT)对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纤维化、上肢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分为ESWT+CDT组和CDT组,每组20例。CDT组患者给予CDT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压力袖套加压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ESWT+CDT组患者在CDT疗法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周径测量法、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BCLE-SEI)对患者肢体肿胀、皮肤硬化程度及患肢淋巴水肿症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557.36±260.86)cm3]、mRSS评分[(4.05±0.89)分]及BCLE-SEI评分[(25.20±2.21)分]均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305.73±211.27)cm3]、mRSS评分[(2.70±0.57)分]及BCLE-SEI评分[(13.20±2.69)分]仍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结论在CDT治疗基础上辅以ESWT能进一步加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进程,纠正皮肤纤维化和水肿的恶性循环,改善患肢疼痛等并发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综合消肿疗法 体外冲击波 皮肤硬化 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