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社区获得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CA-MRSA)的感染率,明确其危险因素并评估金黄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模式,以此推荐临床上疑似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最佳经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008~2019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Shaare Zedek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金黄葡萄球菌阳性患儿的医疗资料。将CA-MRSA感染患儿与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CA-MSSA)感染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620例患儿,其中CA-MRSA组有124例,MSSA组有496例。CA-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1~5岁)、女孩、阿拉伯民族且居住在东耶路撒冷。CA-MRSA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平均为11.2%。MSSA对克林霉素耐药性增加,而对苄啶-磺胺恶唑耐药性仍较低。结论耶路撒冷的CA-MRSA发病率不断升高,MSSA和MRSA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模式发生改变。持续监测CA-MRSA患病率和耐药性以优化疑似葡萄球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局部组织合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前研究主要关注全身的合情况,未评估其对局部组织合的影响。该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S)评估RDS早产儿的局部组织合与不同通气模式的关系。方法24例生命体征平稳的RDS早产儿,选择性改变通气模式,采用NIRS评估脑和肌肉组织合。患儿由高频振荡通气或喷射通气转换为常频机械通气(CV),或拔除气管插管从CV转为无创通气模式。比较通气模式改变前30 min和改变后1 h内的数值变化(配对t检验)。结果患儿由高频振荡通气转为CV、喷射通气转为CV及CV转为无创通气模式,脑NIRS差异分别为:1.7±9.9%、2.3±5.7%、2.1±8.4%;相应的肌肉NIRS差异分别为:-2.9±8.5%、8.1±9.7%、3.6±22.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RDS患儿中,局部组织合变化与通气模式改变无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生后72 h很内的过渡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后72 h内的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局部脑合证实:局部脑合水平低与脑损伤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及神经系统预后不良有关。局部脑合依赖于的运输和消耗,而的运输依赖于动脉血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含量和脑血流灌注。脑内大动脉阻力指数(RI)是多普勒超声测量脑灌注的一个常用参数。我们旨在研究34周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大脑前动脉阻力指数与局部脑合的相关性。方法这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格拉茨医科大学新生儿科进行。采集产前病史并记录每个新生儿的相关数据(如胎龄、出生体重)。测定生后6 h内局部脑合,监测SpO2和心率(HR),所有测量均连续进行24 h。在24 h的近红外光谱测量中,新生儿专家采用头颅超声检测脑结构和潜在脑损伤情况,并用脑多普勒超声测量大脑前动脉的R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2.7±1.9)周,出生体重为(1 845±485)g。平均局部脑组织合为(69.4±9.5)%,RI为(0.74±0.10),SpO2为(95.8±2.6)%,HR为(142±12)次/min。RI和局部脑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0 1/ρ=-0.438)。RI和SpO2(P=0.336/ρ=-0.120)、RI和HR(P=0.372/ρ=-0.113)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大脑前动脉RI与局部脑合之间存在相关性,RI升高与早产儿脑组织合降低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妊娠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4岁时发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葡萄牙波尔图某出生队列随访的儿童,评估其母亲在妊娠期使用抗生素和儿童4岁时发生感染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控制潜在的混杂变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7 459例儿童(男孩占50.7%)。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妊娠期任何阶段使用抗生素(不仅仅是后三个月)与4岁时患扁桃体炎相关(OR值1.19,95%CI:1.03~1.38),与其他感染无显著相关。结论母亲在妊娠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4岁时患扁桃体炎的风险增加有关,抗生素或许利于病原菌从母亲到儿童的潜在传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与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早产儿相比,我们检测使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对早产儿局部脑组织饱和度(rcSO2)的影响。方法对胎龄26~31+6周的早产儿,在生后120 h内使用近红外光谱(NIRS)进行研究。结果我们分析了22名未使用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rcSO2数据(CPAP组),22名使用LISA和CPAP(LISA组),6名经气管插管使用表面活性物质(ETT组)。4名早产儿同时使用两种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方法,包括6次LISA。总共尝试了44次LISA方法,成功了32次;13/44(30%)LISA尝试导致rcSO2减少20%。生后120 h内,CPAP组的rcSO2值与LISA组相似,分别为90%和85%(P=0.126)。CPAP组rcSO2值<65%的发生率为0.4%,而LISA组为4.8%(P<0.001)。结论我们观察的数据表明:LISA组早产儿的rcSO2值与CPAP组接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连续脉搏血饱和度监测(CPOM)作为非侵入性和非干扰性的操作能否在生后早期安全有效地促进母婴皮肤接触(SSC),并收集助产士与产妇的反馈。方法所有接受SSC的新生儿在生后1 h内行CPOM。操作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结束后对助产士和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分发CPOM教育手册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助产士和66%产妇给予反馈。大多数助产士能积极接受该操作,愿意在新生儿生后立即使用CPOM。调查发现,产妇对SSC的益处和风险认知存在差异,但在分发教育手册后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生后1 h内使用小型监护仪进行连续脉搏血饱和度监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皮肤接触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简单、无创、创新的特点。研究也表明助产士和产妇都能认可该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极早产儿有创通气时间能否预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和出院后是否需要家庭疗。方法对2014至2018年英国新生儿病房收治入院、胎龄小于28周的所有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BPD定义为矫正胎龄36周时仍需要呼吸支持。通过接受者-操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机械通气时间对BPD和家庭疗的预测价值。结果11 806例早产儿的中位胎龄(IQR)为26.0(24.9~27.1)周,出生体重为0.81(0.67~0.96)kg。从新生儿病房出院时,9 415例早产儿(79.7%)存活。BPD的发生率为57.5%,家庭疗比例为29.4%。机械通气时间预测BPD和家庭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703。机械通气>8 d预测BPD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71%;机械通气>10 d预测家庭疗的敏感度为66%,特异度为65%。结论有创通气时间可以预测极早产儿BPD的发生和家庭疗的需求情况,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