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宪法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通常要体现三种相互竞争的价值追求:首先,宪法旨在并且应当用于保护公民自由权,财产权及其相关制度;其次,宪法旨在并且应当用于促进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第三,宪法旨在并且应当用于促进公共参与。宪法要通过上述追求反对以下两种不同的进路:一种是传统的

  • 标签: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中国 自由权 财产权 立法方式
  • 简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监督权的重新配置,监察机关和监察权得以在此过程中产生。此次修宪为之作了颇多的宪法设计,尤其是对监察机关作为国家机构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进行了规定。据此规定,监察机关与权力机关是“产生、负责和监督”的关系,与司法机关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与行政机关则为“不受干涉,且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上下级监察机关间则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间关系的运行需以宪法为遵循,同时,对宪法上监察机关和监察权定位和性质的考察,也需通过上述国家机关间关系的讨论来展开,并需注重机构设置与权力运行的实际轨迹。

  • 标签: 监察机关 国家机构 宪法定位
  • 简介:法律监督是维护法律完整统一正确实施的国家宪制职能,监督对象应从"法律实施"层面出发而不限于诉讼监督。核心价值不明、规范内涵有误、范畴存在偏差,是阻碍行政检察权能回归的理论困境。以活动"属性"为一级分类标准,围绕"公共行政"展开的行政检察监督和围绕"司法裁判"展开的诉讼监督是构成狭义上法律监督的两个"周延且互斥"的一级下位概念。公权性、外部性、受控性和执行性是"公共行政"的四个关键要素。行政检察监督仍需基于一定限度,即遵循人大制度、程序性控制为主、限于公权领域外部行为、不直接涉及个人和公共法益减损。以"主体"为二级分类标准,行政检察监督是对"多方主体"实施公共行政的控制。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反腐败执法应接受行政检察监督,监察委调查活动虽有属性之争,但难逃法律监督序列,并涤除行政机关刑侦活动、监所活动和行政诉讼,最终在规制国家公权、构建检察权威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寻求价值平衡。行政检察监督的可能走向是发挥审查要求提请权协助合宪性审查。

  • 标签: 法律监督 行政检察监督 诉讼监督 公共行政 地方立法
  • 简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去世,引发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由衷地追思和关注。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工程师”,万里将复杂的政治体制问题巧妙地化约为政治系统中的技术问题,从而既回避令人困扰的政治正确争论,又能直达政治体制问题的核心。他在1986年发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言之为:“这篇讲话不啻于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决策民主化 科学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 政治系统 政治体制改革 体制问题
  • 简介:近日,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居阅读促进条例》初稿。条例尚未出台,便在社会上弓艟广泛议论,网民们观点各异,褒贬不一。

  • 标签: 全民阅读 法律调整 立法 读书 起草工作
  • 简介:腐败已成为国人时下高频度聚焦的一个公共话题。腐败的痼疾如何得以根治,社会大众则是希望搜尽古今中外的灵丹妙药。惜乎希望并未转化为富有实效的成果,而前腐后继、新腐尤胜旧腐的事实屡屡让人柔肠寸断。其中颇为诡谲的是,一些在国外被证成为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官员财产公示、政府公开采购、民意反腐、专门性反腐机构建设等等,一旦引入国内,却是南橘北枳、效应大变,全然不能按照制度设计的初衷发挥作用。何以至此,个中原因着实需要缜密系统地梳理一番。

  • 标签: 制度化 反腐 变异 社会大众 机构建设 专门性
  • 简介: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 标签: 税收立宪 税收 税权 税收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
  • 简介:2006年11月29日,深圳福田区警方开展了所谓雷霆扫黄行动。在行动中将包括十余名香港人在内的“嫖客”和“妓女”等100人在沙嘴村和上下沙村游街示众,疑犯全部身穿黄衣,面戴口罩。游街示众后,福田区公安分局官员当场宣布处罚决定,分别读出疑犯姓名、出生日期和籍贯,现场有上千人围观。此事件近来已引起国内外媒体、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该事件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建设的行路艰难,是深圳福田区警方法律思维落后、素质低下的一次集中暴露。这表现在:

  • 标签: 法治国 深圳福田区 谐音 处罚决定 公安分局 出生日期
  • 简介:公民的社会经济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体系中颇具特色的权利类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入宪,社会经济基本权利的内容及保障制度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挑战。今天的中国,权利性质理论仍不能嵌入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制度中,对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仍将采取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现行宪法对公民社会经济权利规定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仍不能通过宪法解释解决。社会经济权利司法性保护制度,也难以在中国实现。

  • 标签: 社会经济权利 基本权利 社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