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环境问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影响程度极为严重。本人针对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展开详细分析,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水文地质勘测 地下水 问题 措施
  • 简介:以写作学堂乐歌和创办我国最早的新剧演出团体而闻名于世的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近十多年来,音乐史学界对李叔同的研究兴趣日增,然迄无系统研究成果问世。为了继续保持并扩大这一研究势头,本刊特辟专页发表秦启明先生撰写的《李叔同活动系年》一文,这是一篇资料翔实,脉络清晰的个人编年史,相信读者们会感到兴趣的。

  • 标签: 李叔同 学堂乐歌 演出团体 近代中国 刘质平 沈心工
  • 简介:1913年十八岁7月发表书法专论《中国书学略谭》,刊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惺社》社刊。1927年二十二岁春季作纪念亭(惺亭)应选工程图一幅,该亭是1928班“惺社”赠建母校岭南大学的纪念物,后来纳、未刊印收集。1928年二十三岁3月30日发表封面设计,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同日发表填词《如梦令·春思》,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春季发表散文《纪念曲的断片》,刊岭南大学附中校刊《岭中》。196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洗星海专辑·二》。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唱曲 岭南大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部合唱
  • 简介:同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我们的队伍往前走——为华北歌咏队而作》(廉殷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春季作抗战军歌《一六○师歌》(华振中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抗战军歌《六十军之歌》(安娥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劳动歌曲《打椿歌》。据湖北泥工号子改编。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4月1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胜利的开始》(田汉词)。后在武汉抗战献金音乐会上,由作曲者指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二部合唱 唱曲 钢琴伴奏 歌曲集
  • 简介:1942年10月12日,正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终老的弘一大师,由于衰病顿作而卧床逾旬,断食一周,病体已是十分虚弱,可是仍拒绝医药,谢绝探望,一心诵念“南无阿弥陀佛”,祈求往生。及晚,他手书字条交付侍者妙莲法师,宣布“所有一切,均待明天裁定。”

  • 标签: 弘一大师 考述 晚年 1942年 阿弥陀佛 养老院
  • 简介:一九八三年二月二日,在中国文联与中国音协假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骨灰回国悼念会”上,中国音协主席吕骥致悼词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的骨灰回国了,全国人民三十八年的心愿得以解除了。冼星海:请接受我们无限的悼念!足以告慰你的是:三十八年来。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美蒋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星海同志:请你在祖国的土地上安息吧!”

  • 标签: 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 人民剧场 袁牧之 中国音协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一文中,称道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工具的宣传家”——用《国际歌》“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如果拿它来衡量中国近代音乐家,我们可以豪情满怀地说,聂耳也正是这样一位“用歌作工具的宣传家”。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同样是“一座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唱着它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唱着它消灭了反动派,迎来了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因而它被郭沫若誉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这是对《义勇军进行曲》最为精辟的评

  • 标签: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史话 影片 阿凤 鲍狄埃
  • 简介:<正>《母性之光》是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中涌现的一部重要影片,也是左翼音乐家参与创作插曲的第一部电影。无论是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它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开拓业绩。从音乐角度看,探讨任光与电影《母性之光》,可以看到当年进步音乐家是如何接受党的领导,在白色恐怖的国统区冒着生命危险开创左翼电影音乐的战斗业绩;可以看到左翼音乐家是如何摆脱选用现成唱片配音和填词歌曲的老路,摈弃黄色歌曲和爵士音乐的影响,独辟蹊径创作的第一批民族化电影抒情歌曲的历史真迹。可惜的是,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性原因,建国以来,始终无人对它进行查考并加以研究,以

  • 标签: 母性 左翼音乐 中国电影 田汉 电影音乐 创作
  • 简介:<正>1935年2月,《大路》经中国影业界推荐,作为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的优秀影片,由制片人陶伯逊携往莫斯科,代表中国参加苏联国际影展。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走出国门赴国际电影节参展。《大路》由于内容反帝抗日,陶伯逊担心途经东北时日方有可能留难,故在动身前,先把新片交轮渡运往海参威,复由西伯利亚火车转达莫斯科,怎奈海路费时,火车又绕道未能直达,结果影片未能按时送达,痛失参展良机!

  • 标签: 筑路工人 大路 聂耳 影片 歌唱片 凤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