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宫外孕患者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55例急诊宫外孕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急诊宫外孕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5.29±2.15)d、手术时间(3.02±1.44)h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诊宫外孕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诊宫外孕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平均时间、手术时间,还能减少急诊宫外孕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宫外孕 应用
  • 简介:摘要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临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畸形、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使动脉内皮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并增生,形成大量的泡沫细胞;而后内皮细胞发生坏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斑块。由于内皮细胞的坏死,内膜下胶原组织被暴露并接触到血小板后迅速使之粘连;继之,血小板释放一些物质使动脉收缩,管腔更狭窄,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同时网络纤维蛋白和红细胞,逐渐形成血栓;脑栓塞是指脑动脉被异常的栓子阻塞,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栓子以血栓栓子为最多,其次还有脂肪、空气、癌栓、医源性栓子等。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三大类。

  • 标签: 脑血管 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炎患者在护理干预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60例我院盆腔炎患者,分为2组,2组均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护理干预中实施健康教育,对比2组盆腔炎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盆腔炎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程度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疗效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盆腔炎患者(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在护理干预中接受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同时可以促进疗效的提高。

  • 标签: 盆腔炎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患者跌倒及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本院2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研究组(n=10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跌倒及坠床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跌倒 坠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为2组,分别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10.64%明显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2.55%,(x2 =12.2609 ,P=0.0005),组间比较结果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观察 脑梗死 超早期 静脉溶栓 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