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进行视网膜视盘区和黄斑区血管成像,探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POAG)视盘和黄斑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6─11月于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POAG病例,依据长度分为中等青光组(范围为22.51~25.50 mm)和长青光组(>25.50 mm),并匹配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单眼入组。最后共42例纳入中等青光组,37例纳入长青光组。所有受检者完成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检查。通过OCTA测量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PC VD)和黄斑浅层血管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等分析数据。结果:长青光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小于中等青光组[(74.5±9.6)μm vs. (80.5±13.6)μm;t=2.244,P=0.028],但2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青光组黄斑全图、黄斑旁区、黄斑周围区血管密度均小于中等青光组,但仅黄斑周围区颞侧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8)。2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PC 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GCC、黄斑浅层血管密度参数呈负相关(与GCC:r=-0.333,P=0.003;与黄斑浅层血管密度:r=-0.303~-0.282,均P<0.05),与RPC VD无显著相关性(P=0.383)。结论:在病情相近的情况下,POAG的延长主要损害黄斑血管,尤其是周边部颞侧血管,对视盘周围微血管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 黄斑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的闭角型青光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并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PACG)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S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发病年龄≤40岁的闭角型青光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入院诊断、性别、发病年龄,收集患者常规眼科检查及A型超声波测定、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及视野检查的结果。分析PACG与SACG所占比例、病种构成,比较两类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视野、眼球生物学结构参数及初诊误诊率。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Q1,Q3)表示。统计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243例(243只)患者,发病年龄(28±9)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79;其中PACG患者93例(38.3%),SACG患者150例(61.7%)。PACG患者年龄[34(28,38)岁]及男性比例[22.6%(21/93)]与SACG患者[28(19,34)岁,44.0%(66/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4,χ²=11.46;均P<0.01)。SACG患者中以真性小眼球(22.7%,3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卵黄样蛋白病(ARB)(19.3%,29例)、葡萄膜炎(18.7%,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4.0%,21例)较为多见。PACG和SACG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分别为0.10(0.00,0.48)、0.40(0.06,1.00),视野平均缺损值分别为-8.07(-27.49,-2.09)、-15.04(-28.75,-5.97)dB,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52.3±130.7)、(396.3±120.9)μm,两类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2.14;t=2.37;均P<0.05)。PACG与SACG患者的眼压、视杯与视盘直径比、前房角粘连范围、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初诊误诊率为10.7%(26/243),其中SACG患者的误诊率为16.7%(25/150),高于PACG患者的1.1%(1/93)(χ²=14.61,P<0.001)。结论年轻闭角型青光住院患者以PACG以及SACG中的真性小眼球、ARB为主。与PACG相比,SACG发病年龄更小、视力更差、视野缺损更严重,且临床上更容易误诊。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住院病人 眼前半段 轴长度,眼 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