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常规在不同感染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4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T)、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在细菌性和支原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在重症病例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患儿共627例,包括细菌性肺炎176例;支原体性肺炎275例,病毒性感染176例;正常对照180例;其中支原体肺炎组根据灌洗液RNA结果阴阳性分为轻症组(151例)和重症组(124例)。所有患者入院首日完成血常规检测,细菌组和支原体组患者完成4种炎症指标的测定。不同感染组间血常规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炎症指标在细菌组和支原体轻症、重症组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炎症指标在不同感染组之间的预测价值。结果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在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病毒性感染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炎症指标在细菌组、支原体轻症和重症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LDH、SF和白细胞计数5个指标在支原体轻症组和重症组的诊断价值,除白细胞外,其余指标P<0.05[CRP:曲线下面积(AUC)0.799;PCT:AUC 0.579;LDH:AUC 0.651;SF:AUC 0.854]。其中CRP和SF的AUC值较高,诊断临界点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较大(CRP:诊断临界点 12.55 mg/L,敏感度0.719,特异度0.755;SF:诊断临界点 176.02 μg/L,敏感度0.765,特异度0.960)。采用ROC曲线分析PCT、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P值均<0.05(PCT:AUC 0.658;白细胞:AUC 0.804;中性粒细胞:AUC 0.630)。白细胞计数是最优的鉴别指标(诊断临界点 9.585×109/L,敏感度0.778,特异度0.698),PCT在诊断临界点0.55 μg/L处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稍低(诊断临界点 0.55 μg/L,敏感度0.862,特异度0.366)。结论PCT和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鉴别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的优选炎症指标,CRP、LDH、PCT和SF均可作为评估支原体重症感染的预警指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炎,细菌性 儿童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和RNA病原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收集2019年6至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患者43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采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测定Mp-RNA,明确支原体肺炎(Mpp)感染和诊疗情况。两种方法阳性率的比较及3种因素(年龄、病程天数、大环内酯类用药)对方法阳性率的影响分析,采用χ²检验。结果433例肺炎患者中Mpp组303例,非Mpp组128例,Mpp组抗体滴度阳性率(≥1∶160)79.5% (241/303),Mp-RNA阳性率77.2% (234/303),两种方法诊断价值一致。SAT方法检测Mp-RNA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 (234/303),96.1% (123/128),97.9% (234/239),64.1%(123/192)。抗体滴度阳性率(≥1∶160)在长病程组显著高于短病程组(χ²=93.227,P<0.01),滴度1∶160的天数为(5.89±1.72)d。Mp-RNA阳性率在短病程组显著高于长病程组(χ²=20.103,P<0.01)。SAT方法检测Mp-RNA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Mp-RNA阳性患者出院转阴率34.2% (26/76),拷贝数下降率82.9%(63/76)。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劣,抗体滴度检测需要正确把握时间窗并做动态监测,SAT检测Mp-RNA应在病程早期、未使用抗菌药物时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加强优势,为Mpp临床确诊、正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支原体抗体滴度 实时荧光恒温扩增 敏感性与特异性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