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转归。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可影响认知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存在EPVS会加重PSCI。文章对EPVS与PSCI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不同位置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其他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87例,根据大脑不同部位EPVS的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位置EPVS严重程度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s,LIs)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中EPVS普遍存在。不同等级的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PWMH)(β=1.604,P<0.001,OR=4.971,95%CI:2.015~12.263)、CMBs(β=1.224,P=0.018,OR=3.339,95%CI:1.232~9.383)、LIs(β=0.626,P=0.047,OR=1.871,95%CI:1.009~3.470)是基底节-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WMH(r=0.614)、DWMH(r=0.622)、LIs(r=0.532)与基底节-EPV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CSVD其他影像学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基底节-EPVS有关,可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基底节-EPVS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小血管 影像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优化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病房出生的新生儿共100例,对100例新生儿按照时间段进行划分,将2015年12月之前出生的50例新生儿划分到对照组,将2015年12月之后出生的新生儿划分到实验组,每组新生儿50例。对照组50例新生儿未采用统一预防接种流程,实验组50例新生儿应用优化、统一的预防接种流程。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前后疫苗接种及时情况、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以及对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情况等。结果实验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中,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98%,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率96%,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98%;对照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未优化的情况下,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80%,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率78%,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82%。实验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中,疫苗接种及时情况、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优化后,能够有效促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加及时,提高新生儿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率,提升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临床医学和社会意义显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产科 新生儿 预防接种 优化流程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