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运用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旋前外旋型(PER)、旋前外展型(PAB)Ⅰ~Ⅱ型踝关节骨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2年内收治的PER、PABⅠ~Ⅱ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单侧骨折,年龄18~55岁;排除标准:三角韧带断裂或下胫腓前韧带撕脱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既往患侧下肢骨折,无法遵嘱功能锻炼。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PER组39人,PAB组54人。用Mann-Whitney U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角度变化,及踝关节内翻应力位下X线片前后位的踝穴宽度变化。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并记录异物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PAB组的踝关节的背屈(Z=-3.418,P<0.05)、跖屈(Z=-2.476,P<0.05)角度变化均小于PER组,PAB组的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恢复较佳。2组患者的踝穴宽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6,P>0.05)。术后3个月,PER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为(84±5)分、PAB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为(8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一致。PER组有2例(5.1%)、PAB组有1例(1.9%)患者出现轻度异物反应。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发生断钉。结论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Lauge-Hansen踝关节PER、PABⅠ和Ⅱ型骨折效果确切,PAB患者比PER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跖屈改善较佳。

  • 标签: 踝骨折 可吸收性植入物 活动范围,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