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书法》二0一0年第一期二十四-二十五页刊发王铎草书手卷,为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一月二十八日书赠宙泉老先生者,这件作品由“子房公”代为求索,“子房”即其时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县令王汉。崇祯十年冬至于十二年秋,王铎庐居读礼于怀庆府,府治即位于河内县,故与王汉多所周旋。

  • 标签: 王铎 释文 《中国书法》 怀庆府 崇祯
  • 简介:赵壹《非草书》中“守令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称呼,张芝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速度是快速,钩锁连环,指腕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可靠性作了粗浅探讨,认为它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 标签: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 简介:在明代,王铎和他姻亲建立了深厚友谊,明清鼎革之际,除了1641年正月死于洛阳之变吕维祺(1587-1641),王铎姻戚集体选择了投降。在清初,他们遭遇了同样身份危机,政治上失意,使他们结为盟友,并将历史声名寄托于王铎文艺不朽。他们在清初所刊刻,除了《琅华馆帖》与《银湾帖》,还有薛蒨(字葳生)所刻《日涉园帖》及张缙彦所刻《论诗文歌》。本文在梳理王铎与薛所蕴、张缙彦二人交往基础上,讨论这些刻帖刊刻意图,从而加深对仕清贰臣集团追求不朽文艺声名、保存家族记忆同情与理解。

  • 标签: 王铎姻亲 贰臣 尊严 身份资本 家族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