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诊疗手段的进步,克罗恩病的治疗目标也经历了由临床缓解到黏膜愈合,最终到追求愈合的演变,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愈合与患者更好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目前对愈合的定义和评估标准尚不统一,通过超声技术评估愈合的研究普遍采用肠厚度≤3 mm,伴或不伴肠血流信号正常作为标准。尽管常规超声的其他参数(肠层次、肠系膜炎性脂肪)以及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炎症活动相关,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在评价愈合的价值。我们建议临床上采用正常的肠厚度及肠血流作为超声评价愈合的标准。

  • 标签: 克罗恩病 透壁愈合 肠道超声 肠壁厚度 彩色多普勒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时机对克罗恩病(CD)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IFX治疗的活动性成人CD患者。所有患者在基线及IFX治疗后第14周行肠道超声检查。根据确诊至IFX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2个月)和晚期治疗组(>12个月),比较两组在第14周的愈合和黏膜愈合愈合定义为所有肠段的肠厚度(BWT)≤3 mm,且层次清晰、血流正常和无肠系膜脂肪增生。黏膜愈合定义为简化的CD内镜评分≤2分且无肠道溃疡。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早期治疗组28例,晚期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BWT[6.0(5.3,7.0)mm比7.0(5.0,8.0)mm,Z=-0.668,P = 0.504]和简化CD内镜评分[(12.86 ± 9.26)分比(12.89 ± 7.46)分,t = -0.012,P = 0.991]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4周时,早期治疗组的BWT下降程度[3.0(1.3,3.0)mm比1.0(0,2.0)mm,Z = -2.922,P = 0.003]、愈合[39.3%(11/28)比11.5%(3/26),χ2 = 5.405,P = 0.020]和黏膜愈合[52.2%(12/23)比20.8%(5/24),χ2 = 4.997,P = 0.025]均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D确诊后晚期启动IFX治疗相比,早期治疗的患者更易获得愈合。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道超声 透壁愈合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