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中风 1、 2号方对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如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影响及治疗出血中风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81例,对照组 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按脑出血治疗指南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 7天 内给予口服出血中风1号方,发病 8-21天口服出血中风 2号方。出血中风 1号方组成:水牛角 15g,钩藤 15g,牛膝 10g,生大黄 6g,栀子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出血中风 2号方组成:天麻 15g,赤芍 12g,三七 6g,益母草 15g,竹茹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分别在入组时、发病第 7天、第 21天进行患者血肿体积测定、水肿带面积测定、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测定、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及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第 21天 G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同时间段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水肿带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炎性因子 TN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口服出血中风 12号方联合西医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周围水肿带吸收及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 1 2号方,中西医结合疗法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有效护理措施展开探讨,剖析急诊安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急诊情况及急救结局的影响。方法:以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10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急诊安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 50例,评价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 0.92±0.23) min、急救持续时间( 60.02±12.23) min均短于对照组( 3.23±0.27、 85.12±12.23),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 49/50)明显较低于对照组%( 44/50),组间数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讨论:为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安全护理可使患者分诊时间及急救持续时间缩短,提升抢救成功率,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急诊 安全护理 脑出血 急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