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修订客体依恋问卷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1 350名大学生施测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囤积行为量表、依恋焦虑量表及情感依恋量表,28 d后对其中的100人实施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重测。项目分析、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等采用SPSS 24.0,验证性因素分析、聚敛效度分析等采用AMOS 21.0。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修订后的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包含2个维度12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两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3.76,GFI=0.93,CFI=0.90,TLI=0.87,IFI=0.90,RMSEA=0.08)。外部效度及聚敛效度检验表明,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依恋焦虑量表、囤积行为量表及情感依恋量表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0.34,0.63,均P<0.01,CR=0.74~0.85,P<0.01,AVE=0.29~0.39,P<0.01)。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的分半信度为0.60~0.76(P<0.01);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83(P<0.01);重测信度为0.87~0.97(P<0.01)。结论修订后的客体依恋问卷中文版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信效度指标良好。

  • 标签: 客体依恋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事件影响和思维压抑在男性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自杀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IES)、思维压抑量表(white bear suppression inventory,WBSI)和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inventory,SAI)对370名男性服刑人员施测,采用SPSS 22.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得分为(2.60±0.62)分,事件影响得分为(2.69±0.62)分,思维压抑得分为(2.83±0.79)分,自杀态度得分为(3.06±0.61)分。儿童期虐待经历、事件影响、思维压抑在不同自杀态度组上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9,51.06,78.76,均P<0.01)。控制年龄变量后,男性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事件影响、思维压抑和自杀态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0.76,均P<0.01)。事件影响和思维压抑在男性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自杀态度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三条路径:一是事件影响的单独中介效应;二是思维压抑的单独中介效应;三是事件影响和思维压抑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9,0.23,0.05。结论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态度,还可以通过事件影响和思维压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 标签: 服刑人员 儿童期虐待经历 事件影响 思维压抑 自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