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和特异,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和特异。结果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与特异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2017-2018年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7-2018年流感疫情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2017—2018年共采集流感疫情标本4 298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14 %。2017年和2018年均呈现双峰流行的特点,其中2017年流行高峰出现在5—8月和10月—次年1月,2018年流行高峰较2017年提前1至2个月,出现在3—6月和10—次年2月。2017年疫情流行株为甲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2018年疫情流行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0~19岁年龄组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病原,20~29岁年龄组A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园中A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小学和初高中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不同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结论广州市2017—2018年流感疫情呈双峰流行,高峰期出现在4—7月和10—12月,不同流感型别交替流行,不同年龄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流感 疫情 流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