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完全型隐匿阴茎的临床治疗当中,给予患儿改良Devine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24例完全型隐匿阴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改良Devine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阴茎长度。结果改良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接受治疗后的阴茎长度得到更为明显改善,两组患儿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完全型隐匿阴茎患儿的治疗当中,改良Devine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隐匿阴茎 小儿 Devine术 改良 完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1例。根据假性动脉瘤瘤颈形态分成两组:其中瘘管型55例,裂隙型16例。分别测量并记录瘤腔最大径线、瘤颈直径。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根据瘤颈形态采用不同注药方法),首次治疗及复发后二次治疗均采用常规注药方法,对于2例裂隙型二次复发患者,第三次注药时采用交叉注射、向瘤颈逐渐推进的方法,并在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后适当延长加压时间。术后24 h、1周复查超声,观察瘤腔内血流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55例瘘管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一次注药成功,1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第二次注药成功;16例裂隙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10例一次注药成功,6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4例第二次注药成功,2例第三次注药成功。瘘管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s=0.103,P=0.455),而裂隙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密切相关(rs=0.870,P<0.001)。最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但术前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瘤颈形态、测量瘤颈直径,以便采用合理有效的注药方法,提高首次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

  • 标签: 超声引导 假性动脉瘤 凝血酶 瘤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3-2020.10,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4例。宫腔纱条堵塞止血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方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6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32 例)及对照组( 32 例),两组患者分别开展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患者围期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于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相较,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围期并发症风险方面的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等离子 剜除术 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临床路径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14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手的14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构建标准化临床路径表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标准化临床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疼痛 术后康复 临床护理路径 单孔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3)术前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以及胸部和全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4)行全胃或近端胃加D2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病理学证实为R0切除。排除标准:(1)中腔镜探查见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2)No.10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融合成团;(3)病理学诊断资料不全。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基于间隙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9.8±8.0)岁,体质指数(23.9±3.5)kg/m2,术前化疗8例(22.2%)。分析患者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及左上腹系膜清扫,在术后切除标本的检视中发现光整的胃上部后方系膜边界,均达到系膜完整切除的效果,无中转开腹者。淋巴结清扫和系膜切除总时间为(34.2±11.4)min,出血量为(44.8±21.3)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5.6±17.6)枚;No.11p+ No.11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1±2.8)枚,其中7例(19.4%)发生淋巴结转移;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2.5)枚,其中2例(5.6%)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8±0.6)d,拔除胃管时间为(1.9±0.7)d,首次进流质时间为(3.0±0.4)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0)d。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2.7%),胃瘫1例(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无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8)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3例为术后1年内发生),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时发现结肠癌。结论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脏 胃系膜